遇(假如有的话),其所有任职过的地方的一切痕迹统统抹消。
他写过的诗文、签过的文书全部作废。
而且,影响子孙!
其子孙三代,不得科举、不可从军,也从此失去被人举荐的权力。
石得一听着,低下头去,说道:“大家,如今朝野议论纷纷。”
“汴京新报,是不是可以?”
赵煦想了想,对石得一道:“发是可以发,但要注意,别牵连太多,暗示一下,告诉别人就可以了。”
李雍案到现在,真想知道的,其实也都知道了真相。
因为傅尧俞和安惇其实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除了胡及、孙升等人背后的大佬的名字没有被拔出来外。
其他细节都已经清清楚楚。
根据傅尧俞的奏报和安惇审出来的口供。
这个案子在一开始,其实是个典型的葫芦案。
胡及在一开始其实也没有想拿来扳倒蔡京。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纯粹是卖个面子给那位同年段处约。
只是,一则当时章惇在盯着这个案子,胡及不好明目张胆的弄权——案子审完,是要报给都堂复核的。
二则,下面的胥吏虽然拿了钱,但他们也发现了李雍很有钱,所以就想搞点钱花花。
所以,案子就拖了下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子拖延下去,迁延日久,变数越来越多。
首先是胡及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随着章惇南下,李雍案脱离了都堂的监管。
胡及忽然发现,他似乎可以利用这个案子做点什么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胡及和蔡京,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
因为汴京侵街案爆发了。
蔡京在上书朝廷的时候,将侵街问题屡禁不止,甩锅给了开封府判官李士良和开封府推官胡及这两个左右手。
认为是李士亮和胡及未能严肃法度,纵容侵街。
偏偏李士亮后来在张吉一案里立下了功劳,宫里面传出了声音,说什么赵煦把李士亮的名字记在了御前的屏风上,日后要大用!
这让胡及产生了危机意识。
加上盯着开封府里面的萝卜坑的人越来越多。
胡及害怕自己被赶出开封府。
这个时候,胡及发现了,这个同年好友段处约请他照顾的案子,好像有搞头。
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操作。
一开始,他也不是为了扳倒蔡京,纯粹只是想给蔡京添堵。
所以,才写了那个‘我要我认为’的判词。
然而,这个时候,原本看似老实巴交的李雍,却忽然一纸诉状,上诉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还接受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胡及才发现了,还有另外一批人也盯上了这个案子。
双方正式合流。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开封府、大理寺的胥吏们,为了搞钱,在其中进行了许多骚操作。
包括,那些被抹掉的文字,都是这些人的杰作。
但胡及他们发现后,却非但不害怕,反而很高兴。
因为,这个案子越荒诞,一旦捅开,舆论影响也就越大。
更有利他们对付蔡京。
想着这些事情,赵煦就在心里叹了口气。
“国事艰难呢!”他在心中悠悠叹着。
这就是大宋!
文官们点满了内斗的天赋。
无论新党、旧党,找到机会就想斗一斗。
而且,一个个胆子都大的很!
主观能动性也非常的强!
当然,这个锅,赵官家们也份!
自真庙以来,历代官家,将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神功练到了极致。
在大臣们中间,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纵容攻击。
所以,文臣们实际上是被鼓励这么做的。
这是孙升、刘奉世的处理力度这么轻的原因——处罚的重了,以后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咬人了。
同时也是胡及能活命的另一个原因——你选的嘛!偶像!
至于这个案子,孙升、刘奉世他们扳倒蔡京是想给谁铺路?
赵煦其实心中有答案的。
因为他虽然不知道,在他上上辈子,是否也发生过李雍案,但他知道,在元祐元年接任蔡京的权知开封府是谁?
吕大防!
倒不是说赵煦怀疑吕大防参与了这个事情。
这种事情,打死赵煦都不相信吕大防会参与其中。
吕大防这个人,只有被人道德绑架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