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第253章 毒气征粮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3章 毒气征粮(1 / 2)

7月本来是乌克兰秋收的季节,只是今年这个季节染上了1抹血色。

由于乌克兰农民跟布尔什维克之间因为争粮问题产生的矛盾,双方1直大小摩擦不断。

从1开始乌克兰农民在加入集体农庄问题上的拖拖拉拉跟上缴粮食时的不情愿,发展到后来,双方甚至大打出手。

当地的苏维埃派出了由契卡组成的征粮队对乌克兰农村进行了征粮。

他们带着机枪跟装甲车以理服人,有力说服了顽抗的农民。

作为回应,乌克兰农民也自发组成了自卫队,用自制的土枪、土炮热情的欢迎了远道而来的征粮队。

双方在乌克兰的黑土地上打成1片,可谓是军民和谐。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其实还在可控范围内,只要苏共中央及时调整征粮的措施,改善1下他们的工作能力,那还是能够挽回双方之间僵持的局面。

毕竟斯大林也不是傻子,1点活路也不给人家,把人家逼到敌人的位子上,那是笨蛋才会做的事情。

但是非常明显,这种在苏联各地都司空见惯的事情并没有上报给莫斯科方面。

斯大林接到的信息只是说明各地都顺利完成了征收粮食的份额,偶尔因为工作态度上的问题会产生1些小小的矛盾。

斯大林以为这些小小的矛盾只是双方对于征粮的具体数字有1些不同的见解。

殊不知现在苏联内部工农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剧烈了。

1方面是因为以布哈林为首的反斯大林集团有意筛选了传达到莫斯科的消息,他们不敢封锁莫斯科,但是对于外界传递而来的消息都做了1些手脚。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他们的小动作没有被斯大林发现。

另1方面,也是因为这些问题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可谓是司空见惯,对农民的压榨过深是从1开始就存在的问题。

布哈林只是把这个过程扩大化了而已,就算有人发现了,也不会觉得布哈林是为了反对斯大林。

恰恰相反,布哈林正是在坚持执行斯大林的政策才导致了现在的情况,没有人比他执行的更彻底。

布哈林私下对此的解释是“我们从来没有不遵守游戏规则,只是尽可能的扭曲他。”

此时的布哈林已经从斯大林身上学到了政治斗争的不少手段,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除了理论啥也不懂的政治白痴了。

就像印度当年为了解决先锋队腐化的问题,尼赫鲁认为需要1场自下而上的革命,通过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不断革命来解决官僚堕落的问题。

这场革命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尼赫鲁的手下在执行的过程中特意将行为扩大化了,这才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所以说有些时候不要看某些人口号喊的震天响,执行的也非常到位,他们只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做1点小小的手脚,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这些人才是社会主义的最大蛀虫,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敌人。

话讲多了,让我们回到正题。

在乌克兰,这种农民跟工人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乌克兰作为苏联主要的粮食产地,1直是负责为苏联各地提供粮食的。

所以他们的农民上缴的粮食份额也是最多的。

这无疑进1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在秋收季节,双方爆发了流血冲突。

苏维埃的征粮队被当地的农民用土枪打死打伤了几个。

消息传到了莫斯科,在经过了层层加工之后,传到斯大林的耳边变成了乌克兰,发生了武装叛乱,这股叛乱的火苗如果不迅速加以扑灭的话,那么可能会点燃整个乌克兰。

于是斯大林迅速下令要对叛乱的农民进行镇压,图哈切夫斯基接到了斯大林的命令之后,立刻要求乌克兰方面使用毒气弹镇压叛乱者。

有人可能觉得这里使用毒气弹是过于夸张了,但是图哈切夫斯基1点也不觉得。

他对反对使用毒气弹的人说道“这些反革命分子居然敢对征粮队出手,已经不是1般的反革命分子了,必须要出重拳!”

在距离利沃夫大约50公里处的1个农村,当地的苏维埃征粮队先是包围了这个村子,然后果断使用了毒气弹。

这次行动1共造成了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个村子直接成了空村。

虽然毒气征粮很不道德,但是不得不讲,这种手段非常好用。

叛军被迫放弃了这个村落附近数十公里的农村,苏维埃不废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里。

在看到了毒气征粮的成效之后,这种方法被迅速推广到乌克兰各地。

对于那些抵抗非常顽固的叛军,苏维埃果断使用毒气弹进行镇压。

期间那些试图制止的声音都被有意的压制了。

征粮队的行动很快引起了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