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英雄的魅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英雄的魅力(1 / 3)

《黄飞鸿》火了,一个系列三部曲,部部评分都高过85分,关键是票房同样的不俗。

这一次两部连映更是让“黄飞鸿”成为时下最热的荧屏人物。

当然紧随其后的是许多关于“黄飞鸿”的电影,电视剧的立项。

毕竟,这是个大ip,但是却又不是说独属于谁的。

这个暂且不提,《黄飞鸿》三部曲全部上映了,这一次大多数影评人,媒体人,给出的评论都不再是三部曲的某一部,而是三部曲一起来,解读的也开始是整个系列。

李易的铁杆粉丝影评人刘飞对这三部曲可谓推崇备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就是三部曲里面每当电影里的坏人一听到“黄飞鸿”三个字,无不吓得惊慌失措,而作为观众的我一听到背景音乐响起时,都会莫名地激动起来。起初我以为只是《男儿当自强》的音乐旋律的原因,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想,这就是英雄的魅力。

对于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平凡人来说,“英雄”这个词汇承载着太多的内容:人们一方面将英雄奉为遥不可及的浪漫想象,另一方面又殷切地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真实存在着活生生的英雄。“英雄”从来都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体,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向。华国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有许多来自于神魔斗法、妖魔神仙齐聚的神话传说当中,另有许多则是实实在在地曾经生活于这片大地上,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类似孙悟空一样的英雄形象令人钦羡,而另一种英雄,则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传说和故事,华国传统的武侠文化之中,便不乏经过改编和再创作的“英雄”案例。

但是唯独黄飞鸿是特别的,而更特别的是李易导演的《黄飞鸿》系列。

在个人看来《黄飞鸿》系列最大的成功在于他把该片提升到了史诗片的高度。该片所关注的,不再是传统功夫片的武术之争,甚至也不是胡金铨式的家国之恨,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思。

我们可以在《黄飞鸿》三部曲当中看到很多东西。

《黄飞鸿》的反思是多方面的:

有关于民族自强的;

有关于民族自尊的;

有关于清廷腐败的;

有关于民众愚昧的;

有关于革命牺牲的;

有关于传统武术与洋枪洋炮的;

有关于科技革命的;

甚至有关于爱情观念的。

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反思或许并不深刻,但种气魄和视野,在以往的功夫片甚至商业片中都是从所未见的。

内容方面,徐克将影片时空聚焦在清末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背景中,并将各种历史事件穿插在一起:中法战争、黑骑军、民团、贩卖人口、白莲教、革命党…虽然存在很多历史性错误,但这种做法,的确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

影片第二个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黄飞鸿形象。和一般的功夫片不同,赵千版的黄飞鸿是有“形象”的,而且身份和性格都相当复杂:他既是普通百姓,又是地方上知名的武术家,更兼任黑骑军教头和民团总教练;他虽然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但对官府之腐败和民众之愚昧深恶痛绝;他对西方的先进科技持开明态度,但仍然时刻不忘民族自尊自爱自强;在其他任何方面,他都是主动且坚定的,但在爱情方面,他却是被动而内敛的…将现代性格投入古代角色,李易导演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无疑拉近了角色同观众的距离。

看完电影,不得不感叹,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华国近代史,真的让人无比地感慨和庆幸,感慨这条救亡图存之路革命者们走得太艰辛了;又无比庆幸先辈们的血与泪没有白费,今日之华国如你们所愿。

很多人看到了黄飞鸿的故事,却忽略了这也是在讲华国的近代故事。

我们先来看看《黄飞鸿》的时代背景。

电影故事发生在清末,当时正值慈禧当政,也是大清国最颓靡、最动荡的时代,从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当时有非常多的外国租界,华洋纠纷频繁。鹰国向清政府以非常廉洁的价格在沪上建立租界后,在洋泾浜沿岸造了800多幢简易住宅,供华国难民居住,做起了房地产生意。继鹰租界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清朝设立租界,清政府逐渐丧失了对租界的控制权,从而产生了国中之国的现象。

诸国列强在清朝各自占山为王,清政府对国土的主权丧失,快速消耗了清政府在平民中的公信力。民间无法依靠政府,许多平民开始热衷于习武以求自保,民间武风大振。黄飞鸿的形象,就是当时民间武术团的精神代表。

“冲突”,是剧本情节里必不可少的元素,而《黄飞鸿》里的冲突,来自当时的华洋对抗,文化的对抗,时代的对抗。

在《黄飞鸿1》中,黄飞鸿第一次见到十三姨的场景里,海归的十三姨向黄飞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