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唐朝女人是什么地位?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唐朝女人是什么地位?(1 / 2)

随着我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让很多人都误以为,女子的地位一直都是特别低下的,以至于到了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思想保守的老人乃至男人,认为女人不应该在外面工作,而是在家相夫教子。先不说如今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男女之间要维持平衡的状态,就算是古时候,也不是每一个朝代的女性地位都那么的低。有这样的一个朝代,女性地位不仅不会卑微不堪,而是高到让现在的某些男人都不敢置信。那就是唐朝。

放眼望去,唐朝似乎是所有朝代当中,真正能够维持男女平等的一个时代了,就连唐朝的法律上也是保护女子的权益。甚至其他朝代女性不具备的继承权,在唐朝法律上也是有所体现的,也有的女人在唐朝都可以成为一家之主,足以见得唐朝时期的女人地位究竟是有多高?除以上内容之外,唐朝女人的地位,还具体表现在接下来要说的这些方面。首先要说到的便是文采这一方面,古时候总会有人说,女子无才才是德,而唐朝时期对于女子的培养也格外的重视。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唐朝时期的一些著名画作,不难发现,不仅男人可以骑马射箭,摆文弄墨,就连女子也可以这样做。

有一些画作上,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女子可以穿着打扮出席各种盛大的场合,也不用跟在男人背后卑躬屈膝,就连服装也更加的大胆一些。像是吟诗作对,以及骑马外出等活动都能够参加,就连在官场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女子工作,就更不要说唐朝时期参与政治场合的那些有名女子了,像是长孙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等。如果不是唐朝时期,对于女人的地位比较看重,就算这些人再怎么有才华,也不可能入朝为官,甚至是坐上皇帝之位。

再来说到的是婚姻这一方面,一般来说,古时候的女子都是凭借媒妁之言,家里人只要同意了这桩婚事,女子很可能都没有见过男方的相貌,也不知道男方是怎样的人,就迷迷糊糊的嫁了过去。而且老话还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也就意味着女子不管嫁给了一个怎样的夫君,都要认命的过一辈子。一旦被夫君给休掉的话,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女子名声倒地,再不可能嫁给别人了。而唐朝时期,女子可以选择自己的婚姻,也就是现在所有人都拥有的婚姻自由。此外,女子还拥有改嫁的权力,不仅男子可以休妻,女子也可以休夫。不管是宫廷里的那些妃子,还是黎民百姓家里的平凡妇女,只要因为夫妻二人的感情原因造成的分开,女子都可以选择改嫁。

而在女子前任丈夫去世之后,女子也可以选择改嫁。据了解,在唐朝时,女子改嫁的频率,最高时候能够达到二十几次。这样高的数字,就连现在这个社会也无法接受,但唐朝的确就发生了,这也能够看出唐朝时期女子的地位,是比现在女人的地位都要高的。接下来要说到的是家庭教育这一方面,大多数古时候的家庭都是男子说什么是什么,而女子只负责教好孩子即可。但是,关于文学以及真正教育这一方面,还是男人说了算。而在唐朝,女人在家庭当中所占领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尊崇孝道,尤其是尊重自己的母亲。母亲在家里也具备足够的发言权,尤其是在教训儿女这一方面。而且唐朝有很多的诗人都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以及性格如何,都能够决定当时孩子的成长,如若不是这样,也就不可能会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诗了。那么,是何原因造成唐朝时期的女人地位会这样高呢?

主要,也是跟当时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早些时候的女人都是不识大字的,更不要说是有任何的文化水平了。而唐朝时期对于女人的教育比较看重,大多数的女人不仅能够咬文识字,甚至是可以读书万卷。书中所带来的知识,对于女人也是一种很好的熏陶,所以大部分接受过教育的女人,不仅会知书达理,在政治场合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让当时的男子对女人刮目相看,也能够认识到女人的重要性。再者,也是和唐朝时期的社会风俗有关,唐朝社会婚俗本来就是比较宽松的,上文也曾经提及到女人是可以改嫁,也可以休夫的。由此就能够直截了当的看出,当时那个社会对于离婚再婚以及再嫁这种事情,都不会过多的去干涉,也没有人会认为女人改嫁这种事情会影响自己的名誉,就连皇宫里的安乐公主也曾经改嫁过人,又何况是平民百姓呢。甚至,唐朝还有协议离婚的这种现象,把这种情况称作为和离,意思就是指两个人和平离婚之后,再去寻求自己的幸福。

然后来说到的这个原因,就是和唐朝时期的“胡化”有关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汉族的时代,而且也融合了很多的民族,因此文化也会出现多元性。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是女性地位比较高的,而女性也能够获得很多的自由,甚至是有的部落会出现女尊男卑的情况,而其中也会有母系的民族加入。所以,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也会让女人的地位和思想得到变化。当然,也是跟武则天的出现有关,虽然唐朝一直都是女性地位比较高的,但是真正意义上让女性能够参加正式场合,还是在武则天之后。如果不是有了这位女皇帝,又怎么可能会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地位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