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在安徽、广东、广西、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袁隆平院士又提出了“两分田或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丰工程,得到了政府和专家的一致认同,已在广东和广西实施,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袁隆平院士还多次到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地讲学、传授技术,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学员2000多名,并多次去印度、越南、缅甸等国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袁隆平院士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袁隆平论文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杂交水稻学》等专著7部,创立了系统的杂交水稻学学科。
文章大部分摘自湖南日报。
痛别!袁老一路走好!
袁老,您永远都是我国的伟人。我永远都会让我盘中不剩一粒米。
等我十一点出头听到您病逝的消息,我十分的心痛,但是随后我又看到了这只是个虚假消息,我十分的庆幸,十分的开心,我还想着,凭着您的身体长命百岁,那是绝对的。
可是仅仅才一个小时以后,那个噩耗出来了。
我还十分记得您的感人名言和感人故事,在我珍藏的那份一七年的人民日报上。
感人名言:
1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杂交稻
3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4我有70多岁的年龄 30多岁的心态
5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6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7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8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田种上杂交稻,每一公顷能增产两吨,(这样)来算的话呢,每一年可以多养活五亿人。
9幸好我们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成几何基数的增长,我跟你说,马尔萨斯是对的,马尔萨斯是先知先觉,你批马尔萨斯是批不了的。
10我一个体会,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11第二个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这是我一点体会,是不怕失败。
12我不是那种书呆子,我这个人呢,思想比较解放,比较自由,考虑问题的时候看书。看书呢,一边看,当场汲取他们的经验,一方面还要打问号,这里面很重要的,你专门是死记硬背的,那不行的,你必须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它的问题在哪里。
13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14我搞不懂老外问别人多大年纪了要说“how old are you?”(你多老啊?),所以我到国外问老太婆:“how young are you?”,对方高兴坏了!
感人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1: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而且会越来越美好。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一定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责任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袁隆平的故事2: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非常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