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的老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的老王(1 / 2)

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也不破一桩婚啊!可是呢,古代却出了这么一位,积极鼓动儿媳与儿子离婚的人。各位该说了,莫不是他脑子进水了,不然就是另有企图呗。

哎呦喂,乖乖,你可别往那歪里想,人家是那一顶一的大好人哎。此人并非旁人,正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世人也叫他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自幼就学习刻苦,手不释卷,有超强的记忆力,是个极具才华的人,若不是他一生都致力于政治改革,说不定早拿“诺贝尔”文学奖了,呵呵。他这人啊,特爱看书,即使做地方官的时候,也坚持不懈。

在担任常州太守期间,他除了处理政务之外,业余的时间就是读书,而且,他还不属于那种水过地皮干的类型,凡他看过的书,都要认真反复的研究、思考。由于他经常思考问题的缘故,所以,素日的表情就显得格外严肃了,很少露出笑容。久而久之呢,人们便也习惯了他的这种神情。

有这么一天呢,单位里举办宴会。正当演员表演滑稽戏的时候,王安石却忽然笑出了声儿。下属官员因此而重重赏地赐了演员,并夸奖说,你的表演能让太守露出少见的笑容,实在是难得呀,理应重赏,理应重赏!

但是也有的人不相信王安石的笑容是演员的功劳。因为平日有比这次表演更可笑的事,也没见太守笑过。为了证实一下,那人就在事后找机会问王安石,您那天在宴会上为什么发笑呢?

王安石回答说,哦,当时我突然悟出来《周易》中的“咸”、“常”两卦的道理,我认为这便是有所收获了,结果一高兴,就不自觉地笑了出来。

王安石勤于思考,工作上是个很务实的国家干部。他虽不苟言笑,但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大胆改革,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很受民众的爱戴。所以,他在任期间是颇有政绩的。不仅如此,他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简朴,不从流腐化,而且不像其他干部有乱七八糟的什么桃色新闻。正因为如此,在处理家务事儿方面,他也是令人称羡的。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年少聪慧,22岁中进士,却遭子夭妻嫁,33岁抑郁而逝。王安石的长子是神童,结果抑郁了,逼死幼子赶跑妻子,只活了33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改革家,曾两度拜相,主持变法。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王安石就生了个非常聪明的儿子王雱,史称其年少聪敏,并且还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王雱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客人想考考王雱,便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可是,王雱此前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见到王雱疑惑的神情,客人以为他被难倒了,没想到,只是过了片刻,王雱就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在座的人听了,无不称奇。

因为聪颖异常,王雱很快就在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22岁就中了进士,仕途一帆风顺,且著作颇丰。据《宋史·艺文志》载,王雱著作有《论语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另外《集注老子》二卷中有王勇一家;另据《宋史·王雱传》载,称其有《策》三十馀篇、《佛书义解》、《诗义》、《书义》等。王雱在学术上继承了乃父之长,被时人称作“小圣人”。

另外同,王雱亦工于诗词,他的诗词写得清新自然,颇有父风,但是,流传下来的并不太多。他的《眼儿媚》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另如他的《绝句》:“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刘克庄谓此诗殊有“乃翁思致”(《后村诗话》续集卷四)。

王雱在学术与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却不足拂平他内心的创痛,因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勾心斗角,让王雱难以应付,内心本就十分敏感脆弱的王雱抑郁了。王雱的抑郁与别人不同,他的主要症状,就是对家人疑神疑鬼,尤其是对妻子庞氏。

精神失控的王雱,一直怀疑妻子庞氏对自己不忠,每天都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庞氏争吵不休。更夸张的是,他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也充满了怀疑,“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于是,王雱的这个幼子很快就被他折腾死了。

遭遇丧子之痛的庞氏凄苦不堪,只能是躲到一间小楼内每天以泪洗面。王雱的病情得不到控制,庞氏继续与他一起生活实在是凄苦不堪,王安石看在眼里,痛在心中。王安石在担忧儿子病情的同时,也非常心疼自己的儿媳,于是这位好公公做主让王雱与庞氏离了婚。

因为庞氏在王家没有犯任何错误,王安石不愿意让庞氏背上被休掉的恶名,亲自将庞氏认作为自己的干女儿,还亲自为前儿媳庞氏选择了一位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