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康熙童年的八大不幸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康熙童年的八大不幸(2 / 3)

佟氏去世后,玄烨昼夜守灵,“擗踊哀号,水浆不御,哭无停声”(《清圣祖实录》卷八),宫廷近侍,皇室近亲,耳闻目睹,无不感动。一个年龄才9周岁的孩子,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形影相吊,实在可怜,应当说是人生幼年之最大不幸。这对玄烨来说,是一场天崩的灾难与地解的打击。

总之,玄烨是在充满宫廷悲剧的忧患中度过童年的,他的童年很少享受到家庭亲情和温暖,成为他终生的遗憾。他为自己没有来得及在父母膝下尽孝,没有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欢乐而遗憾终生。直到晚年时他还对此耿耿于怀。他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福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清圣祖实录》卷二九〇)

《孟子告子下》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常是这样。忧患使人痛苦,也激人奋进。康熙帝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玄烨充满宫廷悲剧的童年,给他带来了八个不幸。但是,玄烨在“八个不幸”面前,没有怯馁、退缩、消沉、颓废;而是变“不幸”为“有幸”,勤奋学习,磨炼意志,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精神,成为康熙帝成长中的宝贵动力。

第一,孤独中遇到良师。前面我讲过,玄烨童年“离开母亲怀抱”并“宫外孤独避痘”。玄烨出宫避痘及童年时期的教师,有母亲、祖母、苏麻喇姑以及一位孙氏保姆(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的妻子,她的后代出了曹雪芹),还有他的师傅(老师)、太监、大臣等。孝庄太皇太后鉴于对儿子福临少年时教育失败的教训,更加注重对孙儿玄烨的教育。祖母教育他做人的规矩,如“凡人行为坐卧,不可回顾斜视”。康熙帝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康熙御制文集》二集卷四十)祖母对他“抚育教训”,给他讲祖宗艰苦创业的故事。后来康熙帝回忆说:“朕自八岁世祖皇帝宾天,十岁慈和皇太后崩逝,藐兹冲龄,音容记忆不真,未获尽孝,至今犹憾。藉圣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至成立。”(《康熙起居注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就是在这些“老师”的教育下,学文化,端品行,立志向。

玄烨出宫避痘,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心疼他,经常派苏麻喇姑去照料。苏麻喇姑原是孝庄的陪嫁女,经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为人祥和厚道,宫廷阅历丰富。小玄烨不仅从她那里学到不少知识,而且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讲个故事:苏麻喇姑有个习惯,每年除夕,她要将洗脚水澄清,盛在碗里,一饮而尽。她说是为了敬神消灾,实际上反映了以游牧为生的蒙古人对水的渴求与敬重。这么多年来优裕的宫廷生活,并没有使苏麻喇姑忘记过去。这种朴素的思想作风,对小玄烨产生潜在影响。

第二,忽视下更加发奋。前面我讲过,玄烨童年“家庭关系复杂”、“受到皇父忽视”。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玄烨5岁开始读书写字。史书说他:“自五龄后,好学不倦。”除了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之外,还要学习汉语文。汉语文中的“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对他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原生性影响。玄烨从小意志坚强,耐性过人。他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四书”,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先念就是朗读,后背就是背诵。他给自己规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诵120遍,然后背诵120遍,直到滚瓜烂熟、融会于心。

俄国彼得大帝小时候的学习生活,就是“读读、写写、背背”(《彼得大帝传》),读就是读书识字,写就是练习写字,背就是背诵圣书中的段落。这同康熙大帝小时候的学习生活,十分相似。

玄烨小时候,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他的老师是当时最优秀的。他自己说:“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清圣祖实录》卷三〇〇)可见玄烨童年读书,初步了解历史,了解经典,古今道理,粗略通晓,为他后来治国、平天下做了基础性的准备。

第三,出痘后才有皇位。前面我讲过,玄烨童年“出痘九死一生”、“脸上留下麻子”。玄烨出痘,虽身体痊愈,脸上却长了麻子,留下终生遗憾。但正是这个缺憾,在他继承皇位这件事情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现有的史料看,玄烨的皇父顺治皇帝应该是患天花不治而去世的。因此,在他临终前商量皇位继承人时,把曾经出过天花作为一项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患过天花的人,具有终生免疫力。皇父死得太早,朝廷震动太大。为着朝廷政局稳定,也为着江山坚固,玄烨便因祸得福,荣登大位。

第四,忧患中较早成熟。前面我讲过,玄烨童年“八岁痛失皇父”、“十岁痛丧母亲”。玄烨自幼懂事,他在十岁以前,先后遭遇丧父、丧母之痛,目睹世态炎凉,知道人间冷暖,磨难中使他早熟。他说:“幼龄读书,即知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