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揭露苏联的“酒色”集团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揭露苏联的“酒色”集团军(1 / 2)

根据2014年(至今还未更新)俄罗斯最新公布的数字,苏联红军在二战中被俘570多万人。这570多万人,战争结束之后回到苏联的是190万,剩下的人,大部分当然是死在战俘营里了,也有很多人就在欧洲待下来了,不愿意回苏联了。但是,最令人惊讶的不是苏联军队被俘人数之多,最令人惊讶的是什么呢?在这570多万被俘苏军当中,有100万人居然叛变了。他们竟然回转枪口,向自己的祖国开枪。

这些叛徒当中,最有名的就是前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红军中将弗拉索夫。他是二战当中苏军中最大的叛徒,最有名的叛将。这位苏联红军的中将18岁就参加了红军,在国内战争期间跟所谓的“白军”作战的时候非常英勇,内战一结束就在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深造,与苏联著名将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是同学。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是苏联高级军官的摇篮,因为那时候坦克不是主战兵种,骑兵才是陆战之王。

20世纪30年代,弗拉索夫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中国,曾经帮助蒋介石训练军队。回国之后,弗拉索夫担任师长。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在1941年7月,弗拉索夫出任新组建的第37集团军司令,在基辅参加防御作战。结果基辅会战打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苏军的防御彻底崩溃。弗拉索夫侥幸脱出,徒步返回了己方阵地。在基辅会战中,能活着回来就是本事。于是,斯大林下令用飞机把弗拉索夫接到莫斯科,授予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可见弗拉索夫在斯大林心目中是个人物,斯大林还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20集团军司令。1941年11月,德军从背后突破了苏军防线,莫斯科岌岌可危。当时弗拉索夫奉命亲率第7、第8步兵师,强行军及时赶到堵住突破口,为保卫莫斯科立下了大功。接着在友军部队的配合下,弗拉索夫率部发动反攻,把德国人挡在莫斯科运河一线。莫斯科大反攻当中,弗拉索夫又担任先锋,率第二十集团军一马当先。可以说,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弗拉索夫是一员苏军枭将。等到战役一结束,斯大林任命弗拉索夫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

没想到,弗拉索夫后来竟然成为了苏德战争初期300万苏军战俘中的一员,政治身份一下子从天堂到了地狱,在纳粹的战俘营里面,他看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苏军在这里遭到了非人的待遇。在被德意两国军队俘虏的27万英美盟军士兵当中,最后死掉的只有不到9000人,被日军俘虏的9万多盟军士兵死了3万多。而苏联军队就没有这样的好待遇了,被俘的苏军士兵除了少部分逃脱,大部分因为饥寒交迫而死亡。这一切使这位苏联红军中将司令分外胆寒。千古艰难惟一死,人落到这个地步,很难做到不惧生死。如果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一下子被子弹打死了,这很光荣,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但在集中营里,堂堂的将军被人吆五喝六,最后被虐待而死,这会让人很绝望。这个时候很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弗拉索夫没有坚持下来。但是真正促使他迅速变节的,是一份来自祖国的可悲命令。

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签署了那份著名而又残暴的270号命令。这份命令说:“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战斗中如果隐瞒自己的身份,开小差或者向敌人投降,将被视为蓄意叛逃人员。其家庭成员将被视为背叛祖国的逃兵家属而实施逮捕……责成每一位军人,如果所在部队被包围,务必尽一切可能战斗到最后一刻,突出重围。如果指挥员或者政委不积极组织击退敌人,而是选择向敌人投降,可以用一切办法消灭他们……”这个命令后来发展到,所有投敌者的家人将被处决,即使是从战俘营逃脱的俘虏,也将全部被枪决。在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眼里,没有什么战俘,只有变节者。他们认为只要军人被俘,就是变节的叛徒。270号命令并未对减少苏军战俘数量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在命令发出后的2个月,苏军战俘又增加了130万!

整个苏德战争中,苏军被俘人数达到570万,其中叛变的超过100万,他们调转枪口,向自己的祖国开战。

有道是:“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苏军士兵的反叛,跟苏联军官们绝不以身作则,反而集体腐败也息息相关。一份对苏联第59集团军的揭发材料最能说明问题:该部队的领导和政委贪恋女色,酗酒成风,在战斗过程中不是干好本职工作,而是在前线胡作非为。譬如,集团军工程部副部长、“苏联英雄”科罗温,他在酗酒后就曾带人闯入部队食堂,拔出手枪,向厨师索要香肠、果酱和面包,拿到之后,还把果酱瓶子砸到地上,并命令副官在食堂安放地雷。他还公开与司令部的女打字员公然同居,平时出双入对,一就连去澡堂洗澡也是携手同行。这无疑成为下属的“榜样”。

而集团军炮兵参谋长萨莫伊洛夫则给打字员图加里诺娃写情书求爱。他在情书中写道:“亲爱的,如果你不想破坏我们的友谊,就请你收回今天说过的再不和我一起吃饭的话。这使我非常伤心,你让我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为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好意。我喜欢你,或者说,我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