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真实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明君!有哪些功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真实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明君!有哪些功绩?(2 / 4)

洛邑还没有建成,武王就去世了。武王仓猝离世,太子诵年龄不大,于是由武王弟周公旦摄政,这次权力更迭终于酿成了一场历时数年的兵灾。

这就是所谓的“三监之乱”。商人终究不甘心被臣服,而武庚居然能煽动管、蔡、霍联合作乱,大概因为管、蔡、霍三人都是周公之兄(《史记》中蔡、霍为周公弟,此据《左传》),而摄政之位却到了弟弟手中,心中颇有不服,因而被武庚有机可乘。不过据清华简《系年》,则说商人杀三监立录子耿,那么录子耿当即武庚禄父。总之,商人借此机会反叛复辟,而且还联合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东夷。

东夷和商渊源颇深,学者多主张商出自东夷。但商入主中原后,和老亲戚则多有兵戈,甚至商朝灭亡也和东夷脱不了干系,也就是所谓的“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牧野之战时商朝大军竟然在征讨东夷。他们不服商也同样不服周,于是趁三监之乱时一起反叛。之后周公、召公用了多年时间,才将三监消灭,并征服了东夷的蒲姑、奄等势力,并分封齐、鲁等国与东夷的徐、莒、莱等集团继续作战。

后来三监之乱之后,殷商遗民又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留在了卫国,另一部分则迁往了微子启的封地宋国。

然后又将商人氏族分给各国作为国人,其中鲁国有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等“殷民六族”,卫国有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殷民七族”,从名称来看,这些氏族应该多从事手工业。春秋时期齐鲁有著名的“长勺之战”,当在长勺氏居住的鲁国都城郊外发生。还有不少商人被迁到新建的洛邑,从事低贱的官商工作,所谓“商人”的称呼即源即此,并不是说商朝人善于经商,而是周朝多从事商业的多为商族人。

整体来说,在当时那个时候,商人势力在周朝还是备受压制,所以到春秋时有名的就只有一个宋国。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宋国,却出了一个震铄古今至今的人物。西周时期,宋闵公有个儿子叫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孙叫孔父嘉,在宋殇公时担任司马。孔父嘉因为受宠,而且妻子漂亮,被太宰华督忌恨。于是华督煽动国人杀死了宋殇公和孔父嘉,占有了他的妻子。孔父嘉的曾孙孔防叔后来逃到鲁国,而这孔防叔的曾孙就是大圣人孔子了。

二、殷商旧臣,臣服于周

周武王灭商之后,肯定不会对所有人都像对箕子或者武庚那样仁慈,对曾帮助商纣王拼死抵抗的人也是下了死手的。比如纣王手下的猛将“恶来”,正是后世悍猛无比的大将典韦的外号“古之恶来”的外号就是从他这里来的。

恶来是商汤开国功臣费昌之后,其家族人员在商王朝履任要职,恶来父亲蜚廉(可能是部落首领专称)就是商纣王十分信任的重臣,在抗击西戎,与北边方国沟通等方面都有蜚廉的身影。

在武王伐纣之时,蜚廉正在北方为纣王采办石材(可能是用来祭祀的玉石),而恶来则留在朝歌城拼死抵抗,最终被周武王一箭射中嘴巴而亡,其宗族也被周武王降为奴隶,随西岐大军西归。

但是蜚廉和小儿子季胜则是逃过一劫,在商亡之后逃往霍太山隐居,一说是被周武王杀死,另一说是二人在此寿终正寝。但不论二人的后果如何,都已经对历史的演进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了。

虽然蜚廉和季胜没有在周朝当值,但孟增的儿子确是深得周武王儿子周成王的喜爱,据说还是因为秦人老祖宗的祖传手艺养马御车。也正是因为孟增的受宠,大伯恶来的家人们虽然身为奴隶,但也被孟增所保护,没有沦落到太过凄惨的下场。

而孟增的后代造父,又因为祖传的手艺御车养马得到了周穆王的喜爱,被分封到了赵城,自此在河北一带立足,发家致富,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而我们的恶来的五世孙,也是因为养马有功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脱离了奴隶身份,被分封到了秦地(甘肃天水)一带,成为了秦国的开国国君,虽然只是个子爵,但好歹也是个一方之主了。其后代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

三、箕子北上,建立朝鲜

箕子是上上一代商王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也是反对商纣王的一些改革措施,只不过他更多是站在商民族这个主体上进行劝谏,同时其掌握的权力不大。

可能纣王和他的感情也比较好,在改革遭到反对之后,商纣王也只是将箕子囚禁起来,让箕子不再劝阻自己改革而已。在朝歌城被攻破之后,箕子也被放了出来,逃往箕山隐居了起来。

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一直为怎么处理殷商遗民所困扰,曾多次前来拜访箕子求教,希望他能辅助自己治理天下。但箕子不愿意像微子启那样,做新朝的大臣,就在武王走后率领一部分商朝遗民,向商族的老家东北而去。

箕子带领部众来到渤海湾边,乘船渡海来到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北部附近,建立了箕子朝鲜。后来北京河北地区的燕国强大以后,开始侵吞箕子朝鲜的领土,完全占领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