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父可敌国> 第二五六章 省没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五六章 省没了(1 / 2)

武英殿中。

听了老三的讲述,老朱和老大露出恍然的神情。

“原来这些话,都是老六教你说的啊。”

至于老六为什么能说出这番话,那不是理所当然吗?也不看看他师父是谁?

“是。”晋王也不贪功,点点头道:“他今天要去上学,没法跟我一起上朝。就跟我说,前日跟刘先生聊过此事,刘先生提醒他,文官最会狡辩,把死的说成活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吓,今天早朝发生的事儿,刘先生都预料到了?”朱老板张大嘴巴道。

“是,老六说,他们最可能用‘不知者不罪’来辩护,便告诉我那两句话,说肯定能让他们乖乖闭嘴。”晋王说道。

“不愧是神机妙算刘伯温啊!”朱元璋顿时觉得,让老六去跟刘伯温学习,实在是最正确的决定。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话是老六自己想到的?”太子忽然道。

“怎么可能?”朱元璋和老三却不假思索的齐声道:

“咱都没想到,就他?”

“我都没想到,六弟还不如我呢…”

“好吧。”太子点点头,也觉得不太可能道。“不过老六将来,未必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当然,也不看是谁的儿子!”朱老板哈哈大笑,得意了一阵,又阴下脸道:

“他妈的,胡惟庸,差点让咱下不来台。”

“是啊,也不知谁给他的胆子,敢当场跟父皇顶撞?”老三忙点头道。

“他胆子确实不小…”太子点点头,今天的事情,让他对胡惟庸的感观差极了。

“谁给他的胆子?他的丞相之位呗。”朱元璋冷笑一声道:

“看到丞相之位的魔力了吧,老大?不光是你李伯伯,就连胡惟庸坐上那个位子,都会跟咱爷们对着干的。”

“正常,丞相掌丞天子、燮理阴阳,哪能一味顺从?”朱标笑笑道。

“这又是那帮文官故意灌输给你的,让伱觉得本该如此。”朱元璋却摇头道:“他们说是为了你,为了社稷,但其实是为了驯化你,其心可诛!”

“呵呵…”太子笑笑,父皇对文官本来就没好感,总觉得读书人居心叵测。这次空印案之后,怕是更要变本加厉了。

“咱已经下定决心,限制中书省的权力,决不能让这次的事情再重演。”朱元璋也不跟他再商量,直接乾纲独断道:

“待空印案审结之后,便下诏裁撤中书省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以及御史台侍御史、治书、殿中侍御史等官,日后亦不复设置。”

“哦?”朱标和朱都吃惊不小。

这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参知政事,是丞相、左右丞之下的高级属官。

御史台的侍御史、治书、殿中侍御史等官,亦是御史大夫、中丞之下的属官。

父皇这一手看似对中书省和御史台都进行了裁撤,但实际上大有不同。

因为御史台何德何能,竟可以跟中书省相提并论?父皇故意将两者并列,明显是在抬举御史台!

而且那些侍御史等官,其实跟监察御史没什么区别,都负有监察弹劾之责,只是品级高低不同。去掉他们并不影响御史台的运转,反而会让权力集中于御史大夫,提高御史大夫的地位,便于其对中书省进行监督。

反观平章政事、参知政事之职,都是为中书省之下的行中书省所设!

说白了,就是从中书省派出到各省去当封疆大吏的。

父皇要把这两个官职裁撤,各行省就都不设高官了…

“那全国十二个行省,谁来管?”太子想到了这个问题。

“简单,没有行省了,不就不需要一省之长了吗?”朱元璋却早已成竹在胸道:

“‘行省’这个破名字,咱早就看它不顺眼了。一个,它是元朝的叫法,汉唐哪有这破名字?二个,它全称行中书省,跟中书省联系太紧密了。他奶奶的,咱收拾不了中书省,还收拾不了你个行中书省?”

“哦,是改名啊。”太子松口气,他以为父皇要取消省这一级区划呢。

“嗯,名字咱都想好了。”朱元璋说着,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行字。

哥俩在一旁边看边念。

“承、宣、布、政、使、司?”

“对,承宣布政使司!”朱元璋得意非凡,自己又创造了历史。

“啥意思?”太子和老三却懵圈了。这么长的名儿么?

这感觉就跟朱老板给孙子,起了六个字的名字一样奇怪。

“意思是‘负责承接朝廷德泽政令,并负责向辖区内宣播的衙门’。”朱元璋一脸‘快夸我呀’的表情,解释道:

“简称——承宣布政使司。譬如原先的山东行省,往后就叫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了。北平行省,就叫北平承宣布政使司了。是不是比原先有文化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