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大清:从工业革命开始强国> 526 李鸿章的决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6 李鸿章的决断(1 / 2)

真实的历史上,慈安死于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距离现在还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而在正史里,慈禧也是通过这二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一点点的积攒自己的力量,小心翼翼的在东太后和朝臣之间保持平衡。

历史上的慈禧确实是个妖孽,但是这个妖孽走上人生的顶峰也是靠半辈子苦心经营出来的,也是一点点的扩大自己的势力和人脉,最后盘根错节的控制住整个清帝国,直到她死都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

而1866年的慈禧,可远没那么大的势力,她所能控制的也只有京畿之地罢了。

九门提督府、紫禁城的亲兵营、满人里的守旧势力、加上自己亲儿子同治皇帝,让她在四九城内编织出一张铁网,这也是她敢于发动宫变的底气所在。

但是离开四九城,慈禧的影响力有多大,这可就值得商榷了,曾国藩哥俩肯定不会服她,毕竟曾国藩是道光年间的进士,轮恩情人家也得记道光和咸丰父子俩的恩德,你慈禧说到底就是个小妾罢了,就算生了长子也不过母以子贵。

在儒家的伦理观中,皇帝是第一位的,当皇帝没有亲政的时候,东宫是第一位,你西宫只是第二位,我们的忠诚是有顺序的,您慈禧还是往后排排队吧。

那么抛开曾国藩之外的地方重臣还是谁呢?蒙古王公?还是省省吧,这群人跟铁帽子王们关系密切,搞八王议政兴趣很大,让他们跳上慈禧的船?那才是饮鸩止渴呢。

更远的地方象广州、四川、福建等地,你就别指望了,山高路远等他们进京勤王来,黄瓜菜都凉了。而再看看直隶、山西、盛京等地,要不就是兵弱,要不就是跟慈安关系密切,慈禧能依赖的人还真不多。

选来选去,也就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还有点希望。首先他俩手中都有兵,李鸿章自己练出了淮军,而左宗棠是湘军里面威望仅次于曾家兄弟的,他统帅湘军还真没人敢不听。

一个能动用湘军,一个能动用淮军,而且都不是顶级重臣,还有的是施恩的空间,慈禧最后的目光就放在他俩的身上了。

思前想后,慈禧决定把宝压在李鸿章的身上,因为李鸿章拥有自己的直系淮军,他想调动军队只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

而左宗棠不行,就算他答应了,他手下的兵丁也会受到曾国藩的影响,那老狐狸一旦反水,左宗棠也得听他的不是。

而且慈禧的眼睛毒辣的很,李鸿章和左宗棠相比,眼神中多了很多的野心,有野心的男人才更好控制,不是吗!

慈禧不愧是国内政治天才,几盏茶的功夫就已经锁定了即将收买的目标,为了取信于人慈禧甚至亲笔写了一封书信,宁可给李鸿章留下一份证据,也要让他放心。

大家都是聪明人,封官许愿的话根本就不用明说,慈禧只提到了京师大乱的根源,就是肖乐天的新军秘密作祟,希望淮军抽出精锐对抗肖乐天,护佑大清江山。

听话要听音,李鸿章当然知道慈禧的画外音了,如果真的要对付肖乐天,干嘛不直接让淮军北上,沿着乐陵、盐山、黄骅一路北上直接就打到塘沽去了。

可是慈禧非要让淮军去四九城防备肖乐天的新军,这画外音傻子都能听明白了。

史上上的李鸿章毁誉参半,搞洋务是有功的,但是当年在对待新疆的问题上还有中法越南战争上,他的举措确实很受人非议,至于以后的甲午战争,那就更别提了。不过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李鸿章是个官迷,好好当官是他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他来说升官的每一次机会都是宝贵的,都是要紧紧抓住的。

“来人啊……全军选健儿,我只给你们一天的时间,选出三千百战老兵出来,带上最好的洋枪,带足了弹药,听我的命令……”

整整一顿饭的功夫,李鸿章终于下定决心了,什么东宫太后啊,什么剿灭捻军啊,什么曾大帅的恩情的,都一边玩去,老子我要带兵进京勤王了。

“嗻……谨遵大帅令!”

还是自己亲自练出来的兵好用,都是淮地的乡亲,只要他李鸿章一声令下,都不问去哪里,马上就开始聚兵。

李鸿章的心思现在已经全放在慈禧的密信上了,剿灭捻军还有胶州湾惨案早就被丢到脑后去了,捻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剿灭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大海上的海盗?去他妈的,谁耐烦管他们。

就在李鸿章下定决心准备进京勤王之时,在苍茫的黄海上两艘法国战舰已经绕过了胶州半岛,正式驶入渤海湾。

甲板上的水兵虽然没有了漂亮的海军制服,虽然已经换上了有些陈旧的水手服,但是他们身上的精气神却别当兵的时候还要骄傲。

“前方发现十艘渔船……不知道那个国家的……快看他们要逃……”桅杆上的瞭望手大声的吼叫着。

“哈哈哈,孩子们……咱们又有游戏可以玩了,冲上去看看他们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在船长的命令下,天琴座号和罗马号如同两条虎鲨一样包围了上去,海面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