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兰因传》中自私自利、愚蠢自大到以为自己仅凭一把小刀便能将红楼之主杀死的毒藤,还是《琉璃传》中践踏世间一切真情、于刀尖上起舞的疯子?
宋从心摇了摇头,无论是《琉璃传》还是《兰因传》,本质上都是明月楼主记录下来的故事。“琉璃”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的过去,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某种象征。隔着笔者自己都捉摸不定的文字去观测一个人,说自己能看清且读懂对方的一生,那无疑是相当轻佻且不负责的定论。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天书的捶磨,宋从心早已习惯从字里行间中去分析细节。因此回顾《兰因传》与《琉璃传》的故事,宋从心便能发现,两个故事串联在一起时,起码有三个不同性情、不同目的的“琉璃”穿插在故事之中。一个是《兰因传》中与兰因一同成长、任性自我的胞妹;一个是《琉璃传》中不折手段汲取养分、冷血薄情的行道者;还有一个则是分不清真实与虚假的笔者所狼狈描摹出来的、被他人扭曲模糊的“自己”。
三者之间相互交
织,根本分不清虚实。明月楼主再如何神通广大,他所能知道的也只有当时还是个凡人的“兰因”所能知道的一切,但“兰因”的记忆又混乱不堪。要从这些早已无法证实的过去中理出一个头绪来,无怪乎笔者会受困其中,不得而出。
和看似冷清实则执迷的兰因不同,琉璃永远都清醒自知地活着。她做事一直都有一个尖锐的目的,为达目的,誓不罢休。
明月楼主抿了一口茶水,“我后来才意识到,这个答案,她恐怕早就告诉过我了。”
——“你道人生若寄万古尘,又怎知我甘饴蜉蝣溯水生?”
——“你又懂我什么?”
——“兄长,你究竟懂我什么?!”
兰因读不懂琉璃,从来都读不懂。但如果是琉璃,那个清醒自知的琉璃,她又怎会读不懂“自己”?
“所以我不是琉璃,我是兰因。”明月楼主语气平静,说不清是释然,还是在咀嚼着更复杂的心绪,“以前一些想不明白的事,在拂雪告知我此事之后,我也终于理清楚头绪了。兰因确实有一个名为‘琉璃’的胞妹,但是除此之外,兰因与琉璃的命轨中还有第三人的存在。”
借拂雪之手自雪山深处取回振觉破魔铃后,明月楼主剔除了自己记忆中“杂垢”。他的记忆被人动过手脚,里面掺杂了许多本该属于“琉璃”的记忆。在踏入修真界后,明月楼主也明白双生子于此世是相当特殊的存在。双生子之间的牵系十分紧密,天道会将他们视作一个整体。兰因和琉璃拥有一模一样的琉璃瞳,一模一样的容貌,甚至就连根骨与命格也无比相近。
而若是抛去那些混淆耳目的细枝末节,只追求事件的本质,《兰因传》和《琉璃传》又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被毁掉的天生道骨不是兰因,而是琉璃。
“但故事的最后,真正死去的是红楼之主,而不是琉璃。”
红楼之主的尸体在密室中糜烂腐朽,但琉璃的棺椁中却只剩下一缕断发、一件血衣,真正无法被证实死亡的人其实是琉璃。
比起《琉璃传》,《兰因传》披露的线索更加真实也更加合理,但“合理”放在这场光怪陆离的幻戏中,反而显得格外不可信。
“当年,青衣习武,花旦修术,她究竟是何时步上喜乐大道的?兰因不知,此事也早已不可追溯。”从任性娇纵的胞妹到刀尖起舞的舞者,琉璃的心态与目的第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她身上开始出现了“道”的痕迹,“但后来,或许是发现自己行差踏错,或许是意图夺取红楼之主的所有,又或许只是单纯为了报复……琉璃与外道进行了交易,从他们手中换取了一件缄物。”
这一点,是明月楼主后来推断出来的结果,如果“琉璃”是真实存在的,那这样大范围的记忆干涉与认知篡改,基本都跟外道脱不开干系。
“琉璃是一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自傲、不熟悉的领域内会想当然的人。所以对于她以为自己能凭一柄小刀便杀死红楼楼主这件事,我其实并不是十分意外
。但她究竟为何要刺杀红楼之主,当年的我绞尽脑汁也没能想个明白。”明月楼主缓缓摇头,“她是一个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也绝不会为了他人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不为自由,不为尊严,不为泄愤,那她没用利用兰因反而选择自己去做的原因,只可能是‘获利’。”
“那件缄物,应当是能抹灭吞噬一个人的存在,并将其拥有的所有转移至另一个人身上的邪物。”
明月楼主缓缓抬头,朝宋从心望来,他是平静的,平静得几不见言辞中的悲哀。
“但一个人拥有的全部,甚至包括记忆、情感、信念这些东西若是全部都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那这个人还会是原本的人吗?”
外道之所以邪祟,是因为祂实际并不能实现任何人的愿望。即便向那些“神”许愿,神的伟力最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