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以后,另外几个关口城池被顺利拿下,换成了沈三他们手下的人。
而朝廷的令兵几天后来到,还送来了粮食,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郑泰在每个关隘,都留下了官兵,一番震慑之后,这些官兵也都老老实实的按照郑泰的吩咐去做。
郑泰原本就是小侯爷,在这些人眼里面,倒还有些威望,并没有什么压力。
在拿下了这些关隘以后,沈三他们在中乡县的其他安排也都陆续展开了。
当中乡县各方面的事情都展开以后,沈三手头上的人,倒是也越来越捉襟见肘起来。
之前跟着自己的,大都是山匪出身,别说有什么文化和谋略,就连大字也不识几个。
带兵打仗还能有点作用,帮着自己处理县府当中的事情,就只能干瞪眼了。
就连李志,最近也忙的脚不沾地,而且也是频频出错。
之前的李志不过是米店的账房先生,多少懂一点识文断字,也算是被沈三赶鸭子上架出来的,但是县府的事情多了以后,李志也有些焦头烂额。
要不是凌秋君帮扶着,这县府早就乱了。
说到底,还是现在大乾的读书人太少了。
大乾虽然没有科举制,但从大孟时期就延续下来了官学,都是朝廷设立的,里面的先生也都是官员来进行兼任。
从大孟延续到大乾,都能看出,皇上对于读书人的重视。
打天下需要武将,治理天下,则还是要依靠文人。
只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每一个动荡不安的朝代当中,在这连年征战的兵祸当中,别说读书了,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
现在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豪门世家里面出来的,他们会专门聘请先生来教导族中子弟,将来形成阶层的接续和垄断。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文、武都很难接触到。
自古穷文富武,普通人家吃饭都不能吃饱,没有力气,更别说练武了。
练武,其实力量和功夫是打熬出来的。
靠的是传授,靠的是营养。
练武是体力活,没有相当的营养作后盾,普通人根本顶不下来。
传授的师傅和基础的营养,都是和家境富有挂钩的。
而现在的时代,学文又几乎没有出路,读书人自然少得可怜。
这样一来,沈三他们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