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天子、诸侯亲自出征担任主帅,他们会站在战车中间的位置,立在鼓下,御者居左,车右位置不变;若是天子、诸侯只是观战监军,则代替车左,御者和车右位置不变。
要同时驾驭四匹马,绝非易事。御者只有一名,不可能全部依靠他一个人,必须要借助机械原理分担他的责任。
服马因为驾辕已被束缚,距离相对固定,骖马只以皮带牵引,相对比较自由。为了保证四匹马各处其位,避免相互拥挤碰撞,在两匹服马胸部外侧,各装有一个带有尖锥的器具。如果骖马过分靠近服马,尖锥就会刺痛骖马,使它远离。
与此同时,为了不使骖马离开太远,在骖马和服马之间还系有缰绳。如果走远,缰绳一拉,骖马就会被迫拉回。这样一来,四匹马就能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合力拉车。
马车向前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中间的“两服”,骖马主要负责控制方向。“两服”的动力绳系在车轴中部,“两骖”的动力绳分别系在车舆底部,与两边车轮等距。所有动力可控,且三个受力点连成等腰三角形,两轮及车舆受力均衡,保证马车平稳运行。
驾驭马车的缰绳也称辔,由于“两服”驾辕,辕将两匹马连为一体,它们的内辔的功能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将之系在车轼前面带环的车具上。这么一来,需要操控的辔就剩下六根,由御手掌控。
马体右侧的辔绳握在右手,马体左侧的握在左手,右转弯牵动右手的辔绳,左转弯牵动左手的辔绳。驭手通过左右辔绳牵动骖马的马头,骖马的移动拉动服马嘴上的衔环,从而牵引服马带动整个马车转向。
和两马车相比,四马车除了动力大幅度提高之外,方向控制和拉力传递的性能也得到保障。如果服马身上的轭(驾车时套在马脖子上的曲木。)突然断裂,骖马仍能拉车前行;如果控制骖马的最左辔或最右辔断开,驭手仍然能依靠中间的服马完成对四匹马的控制。
赵毋恤一登场,一位蓄着胡须一身葛布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王子期见过宗主。”中年男子朝赵毋恤作揖行礼,语气恭敬。
“弟子毋恤,见过师傅。”说着,赵毋恤也作揖还礼。
“不知今日所来,是为赏秋或是马上竞逐?”中年男子坦然接受赵毋恤的大礼,可见两人非常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