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他们席卷的烟尘已达如此地步,可想而知,晋国的两大家族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抛开他们对中行氏、士氏的轻视不谈,回到他们两家——赵家、智家。现在来看,除了跟魏氏、韩氏相比多了些存在感之外,根本没有资本可炫耀。
我们把今日二人的言行做个标记,暂且记在本子上,待来日再做印证。
这场酒宴之外,晋国派去筑城的队伍已经开工。
诸侯国中,宋国代表颇有意见,不愿意为周王室效力。“监工”韩不信听闻,把这位不合群的宋国执政仲几送给周天子,任其处罚。
杀一儆百,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其余诸侯要么无怨,要么即使有不满也强行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很快,大功告成,工程完工。
大事一成,各诸侯在晋国的带领下,把戍边的军士全部撤走。
鲁国方面,鲁昭公的灵柩被迎回都城曲阜,季孙意如亲往迎接。季孙意如对子家羁表现出极大兴趣,想把他请回朝廷委以重任,不料却被子家羁一口回绝。
之后,随同鲁昭公流亡的一干人顺势归国,子家羁却独自离开,不知所踪。
接着,季孙意如扶持鲁昭公的弟弟当上国君,后世称为定公。
安葬昭公时,为表羞辱,昭公不得与先祖葬在一地。直到八年后,孔子出任鲁国司寇,在昭公坟墓外挖了一条沟,将墓地扩大,昭公才算和先祖葬在一个范围,恢复了地位身份。
那些死命阻拦昭公归国的目光短浅的小人顺利入了城,无人邀请他们归国,是他们舔着脸厚着皮非要回去不可。对他们的安排无非是给个官职,发份薪俸。他们则继续混日子,饿不死,富不了。
那个一心维护昭公的子家羁很快被历史遗忘,不再有后人留存鲁国政坛。
那些想把昭公当肉票勒索更多利益的人连累了昭公,却毫不愧疚,只当丢了筹码,赌输一场。下一次,逮到机会,他们又会开始新的绑架。
昭公之死,有贤人不得用,不值得同情。
假若他远离这些宵小,早早看清子家羁的用心良苦,不至于沦落到死后仍受辱的境地。可惜,没有如果。
如果时光倒流,昭公定会忍一时之气,放季孙氏流亡。季孙氏一倒,“三桓”便群龙无首,何愁另外两家不倒?如果是这样,公室便会大胜,或许鲁国未来的历史都会改写。
如果智氏、赵氏真如二人说定的团结一心,共同对付中行氏、士氏,或许晋国的历史也会改写。
待到答案揭晓,方知所有的猜测假设不过是读史者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