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61章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自行车虽好,让百姓接受是需要时间的,皇帝是先吃一口肉,回笼巨额资金后离场。
就跟盖房子当头包开发商一样。
不管这楼盘赚多少,头包肯定没少赚,还不用承担风险,赚钱离场。
这几年,京师百姓越来越多,居住环境愈发拥挤,房地产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皇帝牵头,建了很多楼房,减少人口过多,对土地的过度浪费。
现在的技术,也就修四层楼房比较合理。
可百姓不买账啊,住惯了四合院,谁愿意住鸽子笼啊,地产公司就开始宣传,住楼房是上等人云云。
全方位宣传之后,百姓就信了,却没发现,上等人还住四合院。
当然了,想让百姓住楼,中枢也得下达相应的政策,所有的生活情境,都和政策息息相关。
中枢下旨,城市停止扩张,不予发放房照。
同时,对私搭滥建进行强制拆除,并对一些好地段,进行强制回迁楼房改造工程。
并下旨,现有房照,二十年内不许过户,现有房子内不许加盖,加盖算违建,限期拆除。
一系列政策之下,房地产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想买房子,只能买楼房。
皇帝唯一良心的是,房价控制得很好,比四合院便宜一些,毕竟是楼房,没有土地证的,卖得贵也没人买啊。
因为是京师,每一处小区,都是严格规划的,都要经过工部审批,若坏了风水,工部尚书也得死。
皇帝对大城市规划,是极为上心的。
不止要做好当代规划,要有长远眼光,做好未来百年规划。
打个比方说,建一个四层小区,就要做好未来技术达到,二次改造成高层的土地面积,还要合理规划出商业区、学校区,交通问题等等。
不能盲目扩建,为了钱盲目瞎建,最后是拆了建建了拆,处处透发着不合理。
不止京师,全国所有大城市,都不许乱建,要经过工部严格审查后,进行批复,才能建设。
就是动动脑子的事,多跑几步道,百年内就不用大动。
在这一点上,蒯祥做得就特别好,马昂执掌工部,就擅长从一看到十,他甚至对京师每个商业区,都进行了严格规划,尽量达到合理,分布均匀。
楼房诞生,自然出现了物业和供热,饱受诟病的产业,必然是抱着权贵,一起诞生的。
皇帝可以叫停,但被送了笔封口费,就当没看见。
为了节省用地,中枢下旨划分了几个大片小区,并不再批四合院,对一些大杂院进行拆除,甚至一些达官显贵的园子,也予以拆除,废弃的、置业很久没有开工的全部收回。
全国大城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都执行一样的政策,停止批地,建设楼房,停止城市野蛮扩张。
百姓不满意没关系,只要把住楼捧上神坛,后面的傻子就会跟进购买。
再给房子加上金融属性,房子就会卖疯。
这一点真不是朱祁钰想的,是丘濬的好学生,王鏊想的。
大明房市可以说波澜不兴,主要是皇帝不想赚这个钱,原因很简单,现在该搞技术,赚外国的钱,没工夫赚这点小钱。
可随着奥斯曼帝国和大明交恶,开罗血战之后。
大明对欧贸易进入下坡路。
想维持财政报表,只能着眼于国内,恰好,国内新生儿数量暴增,这些都是未来的人口红利。
只要稍微鼓吹,丈母娘要房子,没房子找不到媳妇。
房价就会飙升。
有钱的未雨绸缪,没钱的玩命赚钱,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房子自然就卖爆了。
王鏊的计划是用十年,培育房地产市场,把财政收入做到十个亿。
对欧贸易暴跌,中亚战乱,大明商品国内滞销,大明陷入第一次金融危机。
那么缓解危机的最佳方式,就是房地产。
别看后世人对房子深恶痛绝,但只要给房子加上金融属性,所有人都得说一句真香。
房地产来钱是快,但有一个现实问题。
搞科研的一个月赚三十块,地产商一个月赚三亿,换谁谁会心理平衡?
王鏊提出的策略是,中枢在背后撑腰,用地皮收走70%,再对地产商收重税,顺便制造出民间富豪榜,把这些人排进去,为中枢暴富当挡箭牌。
说白了,就是扶起来一批白手套,把他们当工具人。
让他们为中枢赚钱,还帮着中枢挨骂。
至于白手套以后和中枢掰手腕,那是以后的事,眼巴前的危机,就能靠房地产解决。
所以,从景泰二十六年的金融危机,到今天景泰二十九年。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