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污蔑他并非赵家骨肉,是赵母跟别人所生,
老赵家的人特意将事情闹得很大,生怕他再回跟他们抢房子,且不说那时候赵先有还未成年,
五官和死去的赵父至少有七分相似,可偏偏老赵家人还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把身无分文的赵先有给赶出了家门,占大儿子便宜习惯的一家人,对当时的赵先有没有丝毫的亲情可言,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村里的干部和老人多次上面劝说无果,可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
谁家里都困难,哪里有多余的粮食,来养活一个半大的孩子,最后还是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看不下去,
把人给领回了家,后面相处了几天,老人询问过赵先有得意见后,让村里的干部去了一趟老赵家,
强压着他们签署过继和断绝关系申明,饶是这样老人还被老赵家强行,讹去了五十块钱,
那时候的五十块钱有多值钱可想而知,看着孩子的面上,老人只能妥协,
当天就把赵先有的户口,迁到了自己的名下,老人是退伍老兵,不但把学没上完的赵先有送去了念书,
得知他有当兵的意向后,托自己的老战友打听征兵的消息,把人送进了部队。
赵先有也是个有出息的,去了部队后屡立战功,职位更是一升再升,更实在达到了分房资格后,
第一时间把老人接到了身边养老,村里人直夸老人是个有福气的,养了个孝顺的好孩子,
这可把老赵家的人给羡慕坏了,暗恨自己眼皮子浅,就为了区区五十块钱 ,
就放弃了这么大一只肥羊,更别说部队发的津贴和票据了,原本这些都应该是他们的,
怎么说呢?当时也大闹了一场,可那又怎么样呢?户口什么的早就与他们无关了,
再就是结婚生子,受伤退役至今。
有些仇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也正是因着这件事,让厂里的许多人都觉得,
赵先有是一个瑕眦必报的人,完全没顾虑半点亲情,可有些人不知道,只一味的想着用亲情去束缚别人,
逼别人就范,典型的打着尽孝道的名声,吃着人血馒头还不知足,完全忘了若这些事,
发生在他们任何人身上,他们又会如何应对。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也正是有了这桩事在前,厂里个别有小心思的人,都停了下来,使得赵先有工作上松快了好几年。
就拿这次的事来举例,赵先有的小儿子高中一毕业,就参加了服装厂的招工考试,
凭着自身的本事,考上了正式工,在一众职工子女中脱颖而出。
本就是服装厂职工子女内部考试,但凡有人泄密就会牵连甚广,所以考核的试卷是密封好,
考试当天才送到厂里的,虽然会有点麻烦,但这法子让厂里大部分的人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