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靖远侯府也是喜气洋洋,侯爷传来信,边关战事顺利,不日将率大军返京。
侯府的主院芙蕖院,侯夫人陶氏婉娘正在绣着小衣服上的花纹。
长子已过弱冠之年,成亲三载,婉娘这些年一直未再孕,只有一子,没想到多年后,老天再赐一子。
侯爷中年得子,夫妻两个自然是将幼子疼在骨子里。
府中长子与和长媳也是对这个幼弟十分疼爱,就连自己的儿子都靠边站了。
当时婉娘再次怀孕的时候,既高兴又犹豫,自己的长媳马上临盆,自己肚子里这个,比孙子都小,还不让人笑话死。
可长媳说:“娘,既然来了,就是缘分,我可喜欢孩子了,到时候,我一准疼他。”
全家人都支持,果然连生降生后,成了全家的宝贝,待遇比侯府长孙还高出好几截。
当然,侯爷和夫人自然是一碗水端平,幼子要疼,长孙也要疼。
婉娘绣的小衣服,儿子和孙子一人一套。
长媳看着公婆处事极公平,更是对幼弟多了几分疼爱。
“夫人,夫人您看,这是世子妃给小公子做的几套小衣服,世子妃的女红可真好。”
说话的正是婉娘贴身的大丫鬟芙蓉。
门外小丫头掀开门帘,芙蓉手上托着好几件小衣服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
婉娘抬头,柔柔地笑道:“你呀,让你好好练女红,你拿个绣花针像仇人一样,绣个牡丹像萝卜,几个小丫头的女红都比你强。”
看着夫人笑话自己,芙蓉也是捂着嘴笑。
“夫人,除了女红,您让婢子做啥都成。”
婉娘没好气地瞪了芙蓉一眼,放下手中的小衣服,“你爹的病好些了吗?”
“劳夫人惦记,阿弟让人捎来信,说爹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芙蓉感激地说道。
“过几日便是端午了,你去找管家,去库房拿棵上好的参,你也几年没回去了,趁着这机会与家里好好团聚下。”
“婢子谢夫人。”
芙蓉说罢要跪下给夫人磕头。
夫人待她亲如姐妹,她真是幸运遇到夫人。
“你我自小一起长大,不必多礼,快去收拾收拾,让二柱跑一趟,送你回去。”
婉娘说的二柱是家生子,管家的小儿子,芙蓉当下便收拾好东西,带着夫人特意准备的礼物出了京城。
芙蓉一家当年逃荒,路遇七岁的婉娘,被救下来之后,便留了下来。
芙蓉感激小姐的救命之恩,便留在小姐身边伺候。
十年后,婉娘出嫁,芙蓉跟着一起到了侯府。
婉娘销了芙蓉爹娘和弟弟的奴籍,芙蓉家人便离开,回了老家安稳度日。
芙蓉到侯府后,深得夫人器重。
加上世子小时候不小心落水,芙蓉拼着命把世子救上来,自己却因此落下了病根,打那以后,夫人便待芙蓉如亲妹一般。
芙蓉到家后并没有耽搁多久,爹娘便催着她回来。
夫人待他们恩重如山,自己家也不能仗着这份情谊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芙蓉只待了两天便赶了回来。
刚进城门口,马车不知道怎么回事,轮子卡住了。
二柱要留下修理马车,反正进了城也安全了,芙蓉便先行回府。
没走出多远,便听到有人叫住了她,“这位姐姐请留步。”
芙蓉转头定睛一看,一位姑娘,但自己并不认识,便问道:“这位姑娘,可是与我说话?”
姑娘一笑,“正是,姐姐可是靖远侯夫人身边的芙蓉?”
芙蓉点点头。
“芙蓉姐姐,我叫晴兰,是贤王妃身边的人,我家王妃就在对面茶楼,请姐姐过去一叙。”
芙蓉心里纳闷,贤王妃为何找我?
可是对方是王妃,自己在侯府得夫人器重,下人都叫一声芙蓉姐姐,年纪小的小丫鬟更是称一声“芙蓉姑姑”,但自己也只是一个奴婢。
芙蓉想到这里,只好点点头,跟着贤王妃的侍女来到对面的茶楼。
“奴婢芙蓉见过贤王妃。”
雅间一位端庄大气的女子端坐在椅子上,三十岁上下的年纪,生得十分秀美,此人便是贤王妃。
“起来吧,不必多礼。”
芙蓉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不知王妃叫奴婢来,有何吩咐?”
贤王妃笑了笑,温和地说道:“没有什么大事,本王妃听说你老家是湖州的?”
“回王妃,奴婢老家是湖州的。”
“真是巧了,本王妃的奶娘也是湖州人,不过奶娘去得早,她尚在的时候,常与本王妃聊家乡的风土人情。”
“本王妃早些年也特意去过一次,很是喜欢那里,不过自打奶娘去了,便没人再与本王妃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