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游戏竞技>让你当县令,你开启商业革命?> 第202章 格局要打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格局要打开(1 / 2)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咱们市场的农产品交易规模足够庞大,从今天开始,从天南海北来的商人皆可免费在咱们市场占据一块铺子用来收购农产品,并且附赠一个超大号的地窖用以储存粮食。

诸位商人朋友就在乡亲们的身后,你们可以回头去看看。”

说罢钟年朝着不远处的朱高炽挥了挥手——人都是他引来的。

说到底,这才是钟年这个市场最主要的功能。

实际上,单纯拿贩卖农作物来说,并不需要这么大个市场,那名“农夫”说的没有错,经济效益几乎等于没有。

那钟年为何斥资巨大并且予以厚望呢?

答案就在这群商人身上。

首先一点,这里面有个信息差的问题,那就是在土里刨食半辈子了的农夫,完全意识不到他们种植出来的农产品的真正价值是多少。

反正人家都卖什么价他们也跟着卖什么价,品相好的知道多涨几文,品相不好的蒙混过关过去了也赚不几个钱。

这就有一点像曾经有一位伟人提出的一个概念——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本质总结就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

比如说一个人一天创造了五百块钱的产品,但是老板就给了他二百块钱,这三百就叫做剩余价值。

这是最通俗的说法,当然了,总有些人拿了这二百块钱还喜滋滋的回家跟老婆孩子炫耀,周瑜打黄盖呗。

回到市场上来,钟年曾经派人调查过,抛开粮食不谈,市面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产品,在应天府草市售卖的价格约是在江宁售卖的一点五倍。

其中,像是寒瓜也就是西瓜这一类的水果,价格甚至能翻到三倍有余。

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农夫,都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些东西就只值他们卖到手的这个价。

这还不算完,应天和江宁这边出产的瓜果,卖到北方去,尤其是北京那边去,价格甚至能翻十倍——当然还是那句话,也不是供给给百姓的。

而这些东西,能看到的农夫不足百分之零点一。

其实反过来说,真正去购买这些产品的贵族家负责采买的家奴,大多也都不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只知道,主子今天给的钱刚好够买今天的菜,偶尔还能多个十几文,还能赚点。

他们并不会知道他们拿一贯钱买了五百文的东西。

而他们的主子大多就更不知道了,反正家里也不差钱,谁去管那个?

即便是有极少部分勤于体恤民情的基层官员发现了这一现象,以他们的力量也不可能去改变这一切。

那这部分差价去哪了呢?

这个已经很直白了。

商人赚的就是这份钱。

别看老朱天天吵着嚷着打压商人,可是打压的了嘛?很显然,一个愿打两个愿挨。

百姓就愿意要这么多,消费者也认可这个昂贵的价格。

当然了,商人也是人,他们也需要饭吃的,他们也起着维持供给和需求平衡的巨大社会作用。

然而……

他娘的他们不交税啊!

在大明律法中,农民贩卖农产品是不收税的,而商人贩卖农产品才需要收税。

但是这帮混账在江宁收了商品,跑到应天去卖……相当于所谓的三大市场是白白借给他们用的。

他们大街小巷的收又不需要交地租,活脱脱就是空手套白狼啊!这钟年能忍?

所以,总起来说,钟年的最终目的就一个——收税!搞钱!

搞社会建设,除了政局稳定和粮食基础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资金。

但是他又没办法和百姓去说这一点,总不能说:你们把钱给我,然后我带着你们搞建设吧?

钟年就是有再大威望也没人愿意啊,就算有也是毛毛雨,谁愿意无条件往外拿钱啊?

然而,让这帮小商人交税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律法在那摆着呢,人家又不是在你江宁卖,怎么得,你打死我啊?

所以,这就需要引入另一社会团体——大商人。

说到底,小商人把差价调的再大,他一趟也就能拉那么点,数量上不去,单价高也不够看。

而大商人不同,他们的交易规模给了他们不需要吃太多差价的底气。

所以他们哪怕是在这边收的价格高点,再缴十分之一的交易税,那边再把价格略降一点,他们依然是能赚得盆满钵满。

格局要打开,这就是为什么人家富甲一方,以商贾之身跻身上流社会,而有些商人忙碌一辈子,到了了路边的狗路过都得啐他一口。

其实有些时候真的不能怪人家老朱如此歧视商人,有些人他格局打不开,活该被歧视。

话说回来,这一趟贸易体系走下来,百姓们卖出了更高的价格,衙门赚取了税收,而这些富商大贾们也能从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