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大家联合天下两大氏族刺秦一事终于传了出去,这种事本来就藏不住,更何况通天并没有打算隐瞒。
整个世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儒家,小圣贤庄。
荀卿看着眼前的颜路,张良,想要说话却在半途又咽了回去,他实不知该说什么好。
伏念与墨家刺秦一事他是知道的,他叮嘱过张良要拦住伏念,然而张良却并未拦住,伏念死在了咸阳。
张良心中有愧,一直低着头没敢说话。
颜路低声叹了一句,“师叔,事已至此,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
他不是一个善于去争去抢的人,颜路的骨子里便是温顺与羔羊,为人恬静淡然,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而今得知伏念死讯,他没有要去找秦王报仇的想法,儒家的圣贤道也并不是如此,所以他所想的是怎么平息江湖上对儒家的种种议论。
天下三大家,两大氏族前去刺秦,没想到失败了,而且最为诡异的是居然只死了一个儒家的伏念,这就让世人更加想不通了。
于是天下间纷纷猜测秦王与儒家是不是存在什么矛盾,以至于秦王只拿伏念开刀。
换言之,儒家是不是早就得罪过秦王,所以秦王才会只杀了一个伏念。
这样的猜测不在少数,几乎所有人都是这般想法,一时间儒家弟子在江湖上便变得很不受待见。
要知道,天下三大家,两大氏族都没能刺杀成功的秦王而今不过才十三岁,如此年纪便已这般了得,儒家得罪了秦王,那日子能好过吗?
所以江湖上的人开始对儒家弟子避而远之,尽量不接触,或者少接触,万一让秦王知道了,天晓得会发生啥事。
张良看了看颜路,轩眉微微靠拢,“而今秦王势大,我等即便前去咸阳只怕也不见得能见到秦王,如何善后?”
张良也知道此时再去追究责任已经不是明智之举,而今之际只能想想该如何善后。
可是秦王的势力已经不是他们所能触碰的,见不到秦王,无法表明儒家的立场,那天下间对儒家的种种猜疑便会一直持续,除非秦王自己站出来帮儒家消弭这些传言。
但秦王会吗?
他会站出来帮儒家吗?他会才怪。
张良不得不考虑让李斯帮忙。
李斯是他的师弟,也是荀卿的徒弟,若能让李斯帮忙,这事应该会好办许多。
没想到张良的话音刚落,荀卿便白眉一震,厉喝道,“李斯那斯再不是我儒家门人,你还想着他作甚!”
颜路与张良闻言均是一怔,面面相觑没敢继续说话。
儒家门人都知道荀卿膝下两弟子,一个韩非,一个李斯。
荀卿特别喜爱韩非,却对李斯极其不待见,主要还是李斯走进了法家,将儒家所学用在了对法家的钻研之上,而且极重名利,不是儒家门人的风格。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斯被秦王所重。
当初韩非来小圣贤庄带走李斯之时,荀卿就特别叮嘱过李斯,不能入秦,不料李斯不仅入了秦,而且还混得风生水起,让他这个当老师的实在拉不下面子。
只是荀卿此时尚不知韩非也已入秦,而且就在通天的手下当差,他若是知道这个,只怕也会将韩非逐出门去。
荀卿与秦国的恩怨没人说得清楚,相传当年荀卿曾游学与秦,似被昭王不待见,而且还狠狠的讥讽了他一回。
自此以后,荀卿便对秦国充满了不忿。
只是当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却无人知晓,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这个局面。
伏念之死在江湖上引起偌大风波,儒家门人在江湖上不受待见,甚至遭到非议,而儒家这个辈分最高的老者却又对秦王各种看不顺眼,颜路张良想去和解,但没有门路,唯一的一条门路却又是荀卿的忌讳,实在尴尬。
可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荀卿走后,张良起身看向远方山水道,“而今之际,唯有让李斯为儒家说项,方可平息江湖风波。”
“你要入秦?”颜路问到。
“总归师叔不会去,我不去,难不成你去?”张良反问了一句,顿时让颜路哑口无言。
也是,荀卿是怎么也不会去秦国的,而颜路自己又不是替人跑腿的料,要说最工于心计者,还当真数张良是也。
齐鲁三杰已经死了一个,张良可不想让儒家再出现什么变故,圣贤道传至今时今日,靠的乃是不忘初心,而张良的初心,便是让儒学百世流芳。
颜路想了想,轻声道,“秦王不同于其他君主,你此次入秦可要多加小心才是。”
“放心吧。”张良顿了顿道,“李斯能在秦王身前混得如今的地位,那就说明法家那一套秦王很喜欢,我虽然没能精通法家,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二。”
颜路闻言点了点头,显然是赞同张良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