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锦衣卫取来笔墨纸砚。
望着钱塘江流水滚滚。
朱元璋大笔挥洒,写下[国贸城]三个大字。
……
京师
接到圣令的众人炸开了锅。
淮西一派觉得就该这么干,他们敢有什么动作,直接砍了他们的手,正好找个理由建功立业。
而其它派系坚决反对。
在他们的意识里,大明就是中兴之国,天地的中心,泱泱大国,何须向小国大开国门?
汪广洋,宋濂,杨宪,吴伯宗,方孝孺等人一致站到了对立面。
而徐达,汤和,冯盛,傅友德,蓝玉,邓愈,沐英等人觉得可以一试。
朝堂之上形成开国以来最大的分歧。
朱标站在朝堂之上,不知如何决断。
朱标:“韩国公,你以为父皇此决断,如何?”
李善长犹豫再三,站到了淮西派对立面,让本就混乱的局面更加混乱。
李善长:“微臣以为,万万不可!”
朱标皱了皱眉,此刻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且听听李善长怎么说。
李善长:“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今我大明正初迸萌芽,潜龙在渊,有吕宋占城为粮仓可度内忧灾难,轻赋之下,再过十年必定腾龙而起,超越盛唐。太子殿下刚下令兴办学堂,此乃仁德之治,不下数年届时天下学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来朝,文治内,武强国,盛世可期。”
朱标微微逸动,李善长的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朱标:“好!韩国公此言有理,轻赋税,重学宫,乃我大明治国之道。诸位大人随我一同上书给父皇,相信父皇会理解的。”
淮西武将这边一下子变得弱势,太子,李善长都这么说了,自己还能说什么?
宋濂:“太子殿下,还有一事,科举不可废啊!”
朱标也明白宋濂那点小九九。
这都说了一年了,不就想当天下人的老师吗?
朱标:“宋师,春闱已过,此时进行乡试于礼不合,来年再议吧。”
宋濂:“是,太子殿下。”
下朝后
朝堂之事事情传开,有人说太子刻薄,不舍赏赐功臣,有人说陛下此举唐突,要将蛊惑圣心的布政使司李轩拉出去砍了。
反正一下子,三人都被骂惨了。
就没有人想到布政使司李轩与安南王李轩联系到一起,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觉得他国王在我大明当官。
这种事情,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