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仿佛看穿了内心深处的狡诈,一时无言,可朱元安眼中的探寻之意太过明显,司马元白想要装作视而不见都不行。
沉默几秒,他向着黑夜里指了一个方向,只见浓重的夜色里几个高大的暗影拖着什么东西远离他们去往丛林深处。
元安了然,他自己做将军的时候也喜欢这般悄无声息的做大事,想要保护的人断然不会让其受到一丝惊扰!
可司马元白的真心有几分?
但如此直白行事的大将军还莫名的有点招人喜欢,只是他这样未免有些多此一举。
是当真瞧不上他这个有名无实的小公爷,觉得他就是个一无是处的纨绔,连最起码的自保能力都没有的弱鸡崽子?
“其实将军大可不必”……不必那么刻意小心提防
俗话说,明剑好躲暗箭难防,再过小心翼翼也无法避免别有用心之人的刻意而为。
此时的朱元安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朱元安,而是换了一个魂魄在内里,现在的朱元安论才能武艺怕是不会输给司马元白,只是这诡异之事又怎能讲出来,即便讲了又有谁会信呢?
司马元白哪里会懂元安的本心,他只是单纯的想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如何护他周全罢了。
“小公爷若出事,本将军便是元安国的罪人”
他满心想的都是保家卫国的大事,哪里掺杂了什么私人感情。
如若论私情,那他与朱元安也只有仇恨而没有感情,他要将那个冬日的屈辱之仇算到朱元安的脑袋上。
另一方面则是他以为朱元安会同他想的那样去抗争,可却并没有,他只是已然接受现实,还一再表明自己只想安详躺平做个普通人,不争皇权也不参政。
这就让司马元白的内心有点不愉快,他一腔热血的帮他谋权,而他却平淡无波澜,只静静的旁观,怎么行?
“做甚答应和亲这荒谬之事?”
也难为这大将军能忍上几日才问出心中疑惑。
可元安却不想回答,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依将军之见闻,若漠北大军十万压境,欲取我要塞,我军只五千守城将士镇守边关,且无援军,定当如何?”
这场景似曾相识,司马元白未做多想,就直接回答:“弃城”,说完便也觉得自己答的有些太痛快,于是又说:“在大军攻城之前撤出城中百姓,留空城给敌军,再杀回马枪拼死一搏,英勇效忠”,如此也算是完美之举。
元安没有过多评判,而是又问:“若时间紧迫,百姓之数众多,五千将士势单力薄,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司马元白还从未遇见过,他所镇守的边关几乎都是空城,也因边关难守常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最多的无非就是百十户人家,可真要遇到这种情况,“人在城在,誓死抵抗,英勇效忠!”
说到底就是要誓死保家卫国,这何不是种愚忠的表现,其结果就是妄自丢掉五千将士和城中百姓性命只换得四个字:英勇效忠。
“不然”
元安否定了他的说辞。
“我欲遣数十人至敌军营中散播谣言:援军离城不过数百米,只待大军入城杀之,此要塞乃饵,意在请君入瓮。再遣数十人至临城借兵,且当援军震慑四方,保城亦保命”
杀人当以诛心为上,拼死为下策!愚忠之举乃下下策!
司马元白听过朱元安一番言论后沉默了,身先士卒为国之死乃壮举,如此按照元安的说辞,谋士为上武将为末,保家卫国单凭一张利嘴当可行,那还要他们这些征战沙场的武夫做甚!
再者世间少有两全其美之事,依照朱元安的想法想必也是天方夜谭,既要保城又要保命谈何容易?
“一朝功名成万骨骷,那五千将士足有三千余多洒血异乡,若领军之人能以谋划在前再让其拼送性命,当能保……全所有”
话音突然止住,元安突然意识到,有时候愚忠也未必是件错事。
死了的人一了百了,活着的人却成了负累。
可如若他那时候与那五千将士全部拼死在了边疆异土之上,便再没有后来之事……
世间之事实则难料,当以何定论?
太平盛世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无畏牺牲换来的,元安历经过家破国丧适才明白单凭一条性命护不住整个国家,更护不住自己想守护的。
他祖父如此,父亲亦如此,待到他时更是如此,沙场点兵一切皆都身不由己。
如今的司马元白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一心以拼死之心守护自己想守护的,最后竟是连自己的命都没能守住。
时过境迁,如今身为一个局外人倒是把前尘往事看了个通透。
如若当时的自己能晓得变通之法,那几千将士也不会洒血异乡,现下也早已跟妻儿团圆,那万千的边城百姓也不会流离失所客死异乡。
瞧啊,这命运之事本就相互矛盾不是!
而作为君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