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反应炉已经被萨斯和脑虫们攻克,即便是模仿居多,却也足以说明在基本原理方面,它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个大概。
毕竟这个位于六号行星轨道上的实验性反应炉,并非是类似米拉那般完完全全的机械结构,它已经在萨斯的努力下,完成了虫族化!
下一步,就是切切实实地将之运用在虫族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无疑就是在宇宙深空之中的航行速度之上。
借助于核裂变反应产出的能源,虫群在一百多年前,已经将自身的极限速度提高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九,接近十分之一的程度。
那是接近每秒30000公里的极速,如果是在奥瑞之上以这个速度航行的话,只需要1.3秒就可以环绕赤道航行一周!
但是这还不够,虫群如今正在做的,是跨越恒星际的漫长宇宙旅行,即便是以光速的十分之一前进,抵达一光年之外,虫族就需要十年的时间!
而相邻恒星系之间的距离,少则有数光年,多则上百甚至数百光年也是屡见不鲜。
在河系之中虫族所在这个悬臂之上,粗略估算之下,就有着超过五百亿颗恒星,这其中有的互相组成了双星甚至多星系统,以复杂的运行方式存在于宇宙之中,但还有很多则是如同奥瑞一般的单星系统,一颗恒星主宰着星系内的一切。
每个星系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整个星系都由恒星掌控,它们,也都是虫族潜在的殖民目标。
虫族发展到这一步,数量上的增长其实已经意义不大,在奥瑞星系之中,虫群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繁殖,因为它们目前的数量足够对整个星系进行开发。
相比起数量而言,零更加注重虫群在科技上的发展。以如今虫族的体量,零对于自身的生存威胁已经没有那么担心了,毕竟虫族的势力范围已经横跨数十个星系,且每过百年左右,便会完成一次跨恒星的扩张行动,除非有什么存在能够一次性将所有分布在众多星系之中的虫族单位毁灭,否则便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生存问题不再那么严峻之后,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发展之上。
战争,只不过是虫族发展的手段而已。如今解决了可控核聚变的问题,萨斯已经带领着它的脑虫团队,尝试让虫巢舰队能够将之高效地利用起来,提高虫族跨恒星际物质交流的效率!
基本问题已经解决,这一点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萨斯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便是测试了。
在虫族的宇宙航行这件事上,让零比较在意的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最高航速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虫族在宇宙之中发展的效率以及在战争之中的战略布局。
其二则是又一个关键的问题——加速度!
它关系到虫族单位能够达到最高速度的时间,对于虫族个体在宇宙时代战争中的机动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前者在理论上来讲,只要质量的变化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而能量供应也能跟得上的话,并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至少在可控核聚变已经被脑虫们攻克的今天,再一次将光速的百分之九这个数字向上提升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马上就可以见证的事情了。
而加速度则有些不同。
能量的输出效率固然是一方面,在聚变能源的支持下,这一点目前应该不存在瓶颈的限制。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需要考虑到,那便是虫族躯体的稳定性。
说起这一点,虫族与米拉的机械舰队有着根本上的区别,那些精密的仪器和结构有的时候非常脆弱,一旦受力不均匀超出荷载极限,便会有崩解的风险。
在米拉的精确计算下这当然不是什么问题,而且论起强度来,机械舰队的材料强度的确要比虫族高上一个数量级!
而虫族则完全不同,身为生物活体的它们,即便是遇到这种难题,也能够凭借自身躯体的韧性去承受,最多无非是承受一些创伤罢了,不至于酿成自我毁灭的结果。
但是这同样有着一个限度,也是萨斯一直以来都在小心规避的问题。
太空时代虫族单位巨大的体型和质量,让它们在宇宙空间之中加速或者减速之时,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推进力度。
为了满足它们躯体不被撕裂造成致命伤害的需求,之前从相对轨道静止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九这个极限速度,根据虫族个体质量的大小不同,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这还只是在常规航行方面的影响,在战斗之中需要极速机动之时,这个影响就会被急剧放大。
在之前和米拉的战争中,有很多次虫群都是由于躲避不及而被击毁,并非是它们的速度不够快,而是它们想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剧烈地改变自己的速度,需要承受无比庞大的作用力,而这作用力本身,就足以杀死它们了!
有关于新一代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