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463章 吹牛后遗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3章 吹牛后遗症(2 / 3)

有稳定的运输工具,就不怕有什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就像一个大公司,利润最高的产品线,不一定是基石性的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甚至可以少赚、不赚,但只要有核心业务,公司是不会轻易倒下的。

民用终端消费品,不管你多贵多么零部件复杂且繁复,都有一个特征,可替代性极强,只是略有代差,但用途是高度一致的。

此时国内不同用途的车型发展路线,背后得到的支持力度是不一样的,家庭用车或者乘用车,其功能就一个——现金奶牛。

什么技术不技术,甚至包括自主化,都可以放一放。

但是诸如重卡、重载、特种车辆等等,技术研发及技术引进消化的力度,跟多年以后的互联网军事装备“网红”是一个级别。

十年之后的成果总结也基本反映了其背后的重视程度。

当然这一切的大胆选择,其实都基于一个很朴素的基石,那就是庞大的人口,而且蕴含合格劳动力的庞大人口。

张浩南跟魏刚稍微扯了扯,魏刚听完之后也是不住点头,这一点倒是不错,小轿车技术水平再先进,但那都不是急迫的。

可要是重卡重载的技术不能高度自主,那就要出大问题。

整个姑苏的小轿车突然有一天全部停了不能开了,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动摇一个城市的运行。

可要是重卡重载车辆突然嗝屁,不敢说一定饿死人,但城市化程度越高,“丧尸出城”的类似场景也就越可能。

基于这个现实基础,张浩南跟张建刚吹的牛逼,才有了后续,先达成了基本共识,再谋求共同发展……

至于说有差异,很正常,这个世界总该有求同存异的时候嘛。

“……后来就讲难度,然后基于这个难度,能做点啥。预研工作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在做工作的过程中,能不能创造一些效益,主要也就是聊一下细分的市场。比如说工程车辆,或者就是特定场景下的车辆,比如说港口码头,比如说封闭厂区等等。总之就是算了一下市场规模,感觉还行,也能做……”

“电瓶三轮车变成四个算不算?”

“……”

什么情况?

你一个老头儿就要关注“老头乐”?

但还真别说,魏刚的关注点是准确的,唯一麻烦的地方,其实是法律法规的问题。

细分市场可以按照场景来划分,也可以按照功能性来划分,当然也能按照地理环境来划分。

在严禁明火的仓库,电动叉车、电动地牛、电动转运车、电动牵引车都是需要的,整个市场规模也相当可观。

不说十年之后,就是现在,也是五十亿级别的产值需求。

只不过主要市场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现在的倭奴、南朝鲜以及东欧东南亚地区,国内需求暴增也很快,五年左右就迎来了

期间国内需求不那么高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平平无奇的玩意儿价格还很贵,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愿意购买。

一台电动叉车价格,能买三五辆烧油的,那还不如做好仓库的防火工作。

当然只是消费心理,并不能当真,但大体上就是这么个情况。

张浩南跟张建刚吹的牛逼,就在于他表示,只要特种装备生产许可证下来,爷直接又是一个龙头企业拔地而起。

老哥,你就说我牛逼不牛逼吧?

大家都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得信我。

这个细分的牛逼张建刚一琢磨就觉得可行性极强,因为两浙省现在已经开始搞了,政务院也有相关扶持文件,是划入到高科技技术领域的。

有了信任基础,张浩南紧接着就提到了点对点定向运输车辆电动化的可行性,包括不限于公交车、中小型厢式货车、一般土木工程施工车辆等等。

张浩南提的这个,是央企在二十年前就琢磨过的事情,不过当时应用场景比较简单,是为了区域范围内转运小批量物资,针对的对象,也是下属企业的仓库。

二十年后“增程式”电动车,诞生的其实非常早,但投放市场却很晚,原因就在于控制系统根本不行。

别说过去,张浩南现在也完全不行,元器件都被迫做得很大,没啥太大的意义。

哪怕是“老头乐”,以后控制器跟饭盒差不多大那是以后,现在连个影儿都没有呢。

任意一个工业品的放大或者缩小,其实都是重新设计规划一次,它不是气球吹气放气然后质量变化不大,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基本框架不变,小修小改,那就另外一说。

“所以其实电动汽车是没有的,但你跟张建刚吹的牛逼呢,重点在于让他相信预研工作中也能延伸出相当规模的零部件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呢,可以先整合到现有的产品线中去,是这个意思吧?”

魏刚脑子转得快,还举了例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