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沈渔又帮忙将衣柜和厨房的木架子都放好了。
又找来根绳子挂到杂物房的房梁上,把约莫五十多斤的熏野猪腿挂了上去。
“吃的时候割一些下来,平日里记得挂在这里通风,能放很久。”
陶青枣看着油亮油亮的猪腿,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家就是修了个旧屋子,不用送这么大的礼……”
野猪本就难猎,这条熏猪腿拿去卖应当能卖不少钱呢。
沈渔明显是不咋会寒暄,挂完猪腿就大步往外走,走前还匆匆丢下了句,“没什么的。”
陶青枣无奈的跟出门去,想着后面得做点什么好吃的还回去才行。
没想到刚走出来,就看到院子外成群结队走来了十几个婶子和大娘,甚至还有七八个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跟在后边。
人人手上都拿着东西,要不端着个盆要不拿着几把青菜几个鸡蛋,一个孩子手里甚至还拖着个崭新的背篓。
“丫头,我们来给你送点常用的东西~你家也没个大人,样样都去买且得花不老少钱呢!”
一个胖乎乎的圆脸婶子,边将手上新做的两个木盆放在厅里,边四处打量着。
“我姓陈,你叫我陈婶儿就行!你这屋子修的还真不错哈~”
陶青枣还没来得及道谢,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女孩就跑过来了,“枣子姐姐,我叫妞妞,这是我娘叫我送来的背篓,里面还有我编的竹花瓶呢~”
呃,那什么,有没有可能我不叫枣子……不过也行叭!反正差不多~
“谢谢妞妞,这花瓶真漂亮~姐姐很喜欢哦!”陶青枣接过背篓,然后妞妞就被阿萝牵着小手拉出去玩儿了。
边上的一个光头小男孩见她们跑出去玩了,连忙将手上装着几把豆角的小菜筐放在桌上,扭头就追出去了。
追出去之前还不忘快速的交待下家里人说的话,“我叫光头!这是我奶奶叫我送来的~”
话还没落音,人就跑没影了……
后面几个小孩子忙有样学样,一窝蜂的将东西放下跑出去玩了。
待大家将东西都放下后,陶青枣就带着大娘婶子们参观了刚竣工的屋子。
参观到杂物间的时候,陈婶儿指着房梁上挂着的猪腿叹了口气,“这是阿渔那小子送来的吧?”
陶青枣有些不明所以的点点头。
边上牛婶接了话,“阿渔那孩子命苦啊!七岁的时候爹被征兵的抓走了,前两年还往家递信寄钱的,后来就没了消息,不知道是死是活。”
“十岁那年娘就没了,一家子就剩下了两个老人家和阿渔一个小娃娃,好在家里有几亩地,还算能过活,可阿渔满十二岁那年,两个老人家因为过度疲劳双双病倒了,阿渔为了给爷爷奶奶治病,将地全都卖了,还上山学起了打猎。”
陈婶靠在墙壁上,面色有些不好看,“偏偏那年闹虫灾,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能帮上忙了,我记得那年我从地里回来,看到阿渔一身的血从山上下来,还拖着一头足有两百来斤的野猪!那年他也才十三岁啊!”
陶青枣听着有些沉默,那家伙的命怎么跟她这么像,不,比她还要苦!
至少她不用为生计担忧,奶奶卖蜂蜜的钱足够他们祖孙俩生活了。
牛婶见她有些闷闷不乐的,忙拍拍手,“哎呀说这些陈年旧事做啥!阿渔现在可是十里八乡打猎的一把好手呢~去年还将房子都给翻修了一遍呢!”
陈婶反应过来也忙笑了笑,“是呀!我们阿渔不仅有一身好本事,心地还善良的很呐,每个月都给咱村那个失孤的陈老头儿送肉吃呢!”
两个婶子说着还对视了一眼,边对视还边瞟了瞟站在一旁的陶青枣。
送走大婶大娘们之后,陶青枣将摆了一桌一地的东西收起来。
小背篓菜篮子,小板凳竹花瓶,小巧的竹编蒸笼,甚至连洗衣裳的皂角、高粱编的扫帚都有~
丈夫在烧窑做工的胖婶儿还送来了四个有些瑕疵的陶杯子,说是窑里淘汰不要的。
再加上掌柜娘子送的粗瓷盘子,碗筷和菜刀火折子什么的带来的都有。
这下家里除了干农活的锄头什么的,基本就不缺啥啦!回头进城的时候假装去卖,然后把小院里的拿出来用好了。
她知道,这是村里人看他们家没大人,觉得他们几个小孩子不容易,所以才格外的照顾他们。
这份善意,她会好好记在心里的。
收拾完这些东西,她又将板车推进院子里来,再把板车上的箱子抱进屋里。
然后将大家送来的蔬菜拿着去找翠花婶了。
“婶子,这是村里人刚刚送来的一些青菜豆角,晌午一起做了吃吧!”
翠花婶正在将窝窝头放进借来的三层大蒸笼里,闻言忙摆手,“丫头,这些可都是村里人的心意呢,你快拿回去等明天灶台干了炒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