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穿越古代苟生存> 第54章 秋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秋税(1 / 2)

打谷工具架好,刘老大和刘老爹两人轮换着去脱谷,脱完谷之后要搬去晾晒。

村里的水田离村头都不远,为了方便晾晒,早前特意把村头的空地铺成石板地,秋收时作为晾晒场。

今年家里有了牛车,倒是轻松了些,往年都是用箩筐担过来的,今年可以直接用牛车拉过去。

中秋过后的天气都逐渐凉下来了,早晨和上午都不会太热,也就午后开始的温度会热些。

所以农家人都是天还未亮就起来去地里忙活,中午也不回家吃,拿个妇人或是女孩子回去做饭,饭好后再送过来,等午后温度升高了,再回去些歇会儿。

下午晒谷场上,脱完谷来晒的人家多了起来,这会儿每家都会派个小孩儿或者老人孕妇来晒谷场守着,一是担心有那不自觉的偷拿,二是这刚脱完的谷要时常要人翻晒,三是驱赶来偷吃的麻雀。

老刘家自然是刘小满分得这任务,刘小满坐在自家晒谷的场地旁,边上放了根木耙和一根长长的竹竿。

木耙是为了翻动稻谷,竹竿则是时不时的敲打下地面,以此来驱赶家雀。

老刘家就两亩水田,家里人多,一天就能割完,这几天天气不错,大概五六天的时间就能晾晒完。

水田忙完,就得忙活旱地了。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温度还行,属于偏南方的气候,这里的作物一年也能种两季,水田四五月耕种之后八月份收获,中间的时间没有别的作物,所以只能空着,养养肥。

旱地作物只有小麦,四月份种下夏小麦,到八月份收获,九月份种下冬小麦,到来年三月份四月份就收获,不过小麦耐旱,更适合冬天生长,所以夏小麦产量没有冬小麦高,但也总比空着啥也不种的好。

夏天这里还会种植一种作物—麻,这也算是一种经济作物,苎麻春天种下,秋天收获后,有那会纺布的可以织成麻布,然后拿去布庄卖,不会的拿收拾好的苎麻去卖也能卖出去,只是两者价格有些差异。

织好的麻布布庄收是二百八十文一匹,苎麻一斤是十八文收。一亩地大概能收25斤的麻,织成布大概能织两匹多一些。

所以很多人家都会种上一两亩苎麻,家里若有会织布的织成布,拿去镇上换钱。

要问为啥不留着自家人穿,因为秋收之后不仅有粮税,还有人头税,人头税是需要交钱的。

三岁以下的孩童不用交税,因为古代孩子不好养活,很多孩子都夭折了,三岁过后基本上没什么大灾大病,都能活着,所以规定三岁之后才算。

三岁到十四岁是每人每年二十文的税,十五岁到五十岁是每人每年五十文的税钱。十五岁就已经算是成人了,至于五十岁往后的,古代人年龄都不大,长寿的不多,所以五十岁过后都也就不用交税了。

老刘家四亩旱地,种了二亩小麦,二亩苎麻,江氏和王氏都是会织布的,所以每年的苎麻都是织成布拿去布庄卖,剩下的也够一两个孩子做身衣裳。

今年老刘家速度上比往年快了许多,即便如此,所有的粮食入仓也已经月底了。

秋收结束,就该耕种冬小麦了,家里有牛耕地,就是快很多,四亩地两天不到就耕出来了,一家人忙碌了四五天,四亩地的小麦也算是全部种下了。

地里忙活完,刘志文就该去学堂读书了,刘老爹一家也打算在家歇两天就回镇上继续营业。

次日刘老大送完刘志文去学堂回来,刚路过村口,就看大柳树下围了好些人在说着什么。

刘老大一时好奇,就想上去看看,还没走近,就听的一人说收税的官差现在已经在隔壁桃源镇收税了,估计再有个七八天时间就能来我们镇了。

每年的税都是固定的,傜役和粮税人头税,傜役今年已经服过了,只剩粮税和人头税,粮税按照每亩地收成的两成来收。

老刘家今年两亩水稻收了约六百二十斤,两亩旱地收了约四百六十斤小麦。粮税只能收取大米或者银钱,银钱按照精米的价格来换算。老刘家今年应该交三百零八斤大米。

人头税中,成人六个月,十五岁以下的四个,所以总共是三百八十文钱。

往年老刘家都是将麻布卖了之后,这钱除了人头税之外,全部用来抵扣粮食,这样家里就能多换一些粮食来吃。

今年家里赚了些钱,刘老头和刘老太商议决定,今年的税交一百斤粮食,剩下的全部交银钱。

至于剩下的粮食,稻谷全部换成陈米,留着家里吃,小麦也是一样入仓全部留着,家里人除了几个小的对灾荒没什么印象之外,其他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大家也都没什么意见,现在家里有生意,也不用像往年过的紧巴巴的,只能春种秋收才能吃饱,家里多放些粮也是好的。

今年柳树村的大多数人家都跟着老刘家做馒头生意,也都赚了不少钱,今年交税再也不用像往年那么愁眉苦脸的了。

交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