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阵中,刚刚承受了一轮箭雨的火器营兵继续准备下一轮的射击。
百步外的弓箭,准头欠佳,威力不足,再加上棉甲护身,除了个别运气不好的家伙倒地不起,其余人等并未有什么损伤,大部分鸟铳手们自然也没有因为过度紧张导致规定动作变形。
为了避免崩飞的火绳引燃他人携带的火药,战斗中火绳枪手之间保持着一米开外的间距。
射击结束后,马上清理引火孔和火药池,防止火药残渣阻塞引火孔;然后将较细的引火药倒入火药池,并合上火药池盖;接着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再塞入弹丸,从枪管下抽出通条,将弹丸和发射药捣实;接下来把点燃的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上。
一切准备完成后,才能打开火药池盖,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没办法,火绳枪的使用步骤就是这么繁琐。
即便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想要在两分钟内射击三次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清军战阵前排,李文昌正在哆嗦着把通条从枪管中抽出来。
虽然唐军仍远在百多米外,刚才的一轮箭雨也没有自己和附近的战友们造成什么重大损伤,但战场上紧张的氛围还是让从未上过阵的新丁口干舌燥,手脚发抖。
李文昌是八旗汉军火器营的一名普通小卒,祖上还与李成梁能搭上些关系。
女真兴起后,老祖宗跟着李永芳早早投奔过去,后来在天聪汗年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旗兵,吃上了铁杆庄稼。
只是这老爱家的银子不是那么好拿的啊。
清初为了镇压四方叛乱,李家人跟着这位郡王那位将军全国到处跑,男丁大半或是战死或是病死,就算没死也够呛。
天天在外面跑,哪有时间回家播种啊,时间长了,可不就绝了后了。
到了康熙年间,眼瞅着天下大定,吴三桂那个不长眼的又非得挑事,还有什么台湾岛、罗刹国、准噶尔,折腾到圣天子快四十岁才算大致消停,老李家才算是有个喘气的机会。
当初跟着李永芳一块投女真的李家五兄弟,到现在三个绝了后,其余两个延续至今也只有七个男丁。
本来还准备多过几年太平日子,家族也能繁盛起来,得,这架势,接下来可不就还得继续搏命。
如果从历史结果来看,成为一名光荣的八旗子弟,吃大清国的铁杆庄稼,真的是一桩很不划算的买卖。
除去乾隆年间被开除旗籍的家奴和新汉人,旗人男丁不过从开国时候的十万出头发展到亡国时的五十万。
如果再扣除掉爱新觉罗氏和开国勋贵后裔们,人口不过增长了两三倍。
这还没有算上不停从东北老林子里捕捉生女真入旗的数目。
而同时期,汉人人口足足增长了六倍。
可怜八旗儿郎们为了大清国的江山鞠躬尽瘁,最后缺衣少食,饿着肚子看着贵人们享乐。
而被圈禁两百多年,禁止种地禁止经商后,旗人们连个一技之长都没有,大清国亡了,只能男盗女娼无比凄惨。
可笑后世还有些脑门犯抽的把什么八旗后裔挂在嘴边,把先祖的这段悲惨经历引以为荣,也算是没治了。
你要是姓爱新觉罗,你光荣就算了,毕竟从十几个男人发展到两万多,那也是个本事。
你要是个普通旗人,你骄傲个DER啊,被PUA了两百多年,还上瘾了不是。
十八世纪这会,从小锦衣玉食的大清国官N代们,早就失去了先辈们的拼劲。
现在这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非要去流血流汗?跟那些个凶神恶煞的敌军死拼,能得什么好处?
荣华富贵,爷们现在都已经有了,再往上升又能升到哪去,日子能好过多少?
为了这么点东西冒着生命危险,不值得。
人性本来就是如此。就像招兵一样,一年十万的待遇,放到贫困地区,大把的青壯愿意去军营受苦受累,但是放在北上广深,人家都不带正眼看你的。
我坐办公室舒舒服服一年也能进账不少,吃饱了撑得去受那份罪?
戚继光招兵就喜欢那些穷乡僻壤的苦哈哈,不愿意收些市井之徒,因为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苦力矿工容易满足啊。
不过高层虽然开始腐朽,还没有大范围地传导到基层。
毕竟此时的高层人数也不算多,虽然切走了大部分蛋糕,但总会留些边角料下来。
而且随着社会逐渐安定下来,生产慢慢恢复,明末清初战乱年代荒下来的田地都被复垦,国家财富大大增加,财政日益宽裕,哪怕顶层的统治阶级贪得无厌,底层八旗兵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便如此时的李文昌一般,虽然羡慕四九城里的朱门大户花天酒地,但到底每月里白花花的银子准时到手,时不时还有点奖金啥的,养活一家五口不成问题。
既然圣天子没有亏待咱们,没啥说的,卖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