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游戏竞技>走进不科学> 第七百七十三章 数据舱,数据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七十三章 数据舱,数据舱(2 / 3)

t)xkγf(X(t))。

这个形式非常有意思,如果令γ→0,那么该式左侧就是X在t处的导数,这样一来, X就是如下常微分方程的解:

X˙(t)=f(X(t))。

通过梯度下降中每个测试点间线性插值来代替梯度流,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轨迹是空置的。

引入东方二号导弹的结构参数,这个轨迹对应的入射角度便是

86°!

也就是这个区域由于气流、热量的对冲,自身会形成一个不会受到冲击和高温的真空区域。

这出区域也叫做鞍点,意思就是马鞍的最低点。

这个概念可以勉强理解成台风里的台风眼,即便是17级的超级台风,台风眼中也依旧平静无比——虽然这个解释和洲际导弹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然了。

这个区域与常温之间依旧有所距离,毕竟这里只是隔离了传导和对流,辐射自带的热量还是隔绝不了的,毕竟这玩意儿带着的是射线。

但由于缺乏了前两者,这处鞍点的温度也就能达到七八百度而已。

对于耐高温材料的数据舱来说,这个温度离它的极限还有三四百摄氏度的差值呢。

没错。

此时此刻,出现在这个区域中的物体,正是导弹的数据舱!

在之前基地内部进行的导弹事项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同志曾经提出过一个疑问:

导弹爆炸中心温度极高,如果是体积巨大的物体比如说巡洋舰或者航母之类的巨物或许还有残存部分躯体的可能性,但数据仓也就洗衣机大小,这玩意儿怎么能在爆炸中心的高温下保存下来呢?

为此有些基地领导还认为数据舱可能会先行脱落,出现在爆心一两公里外,这样就可以很安全的避免化作灰烬了。

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导弹的运动轨迹,况且数据舱记录的参数也应该包括导弹爆炸瞬间的某些数据,如果先一步脱落,那么便会错过很多核心信息。

就在双方僵持之际。

大于推了推眼镜,低调的拿出了自己计算出来的鞍点区域数据(注:原本历史里鞍点就是大于算出来的,而且很离谱的是当时燕大的150机小组在同步计算,大于比150机提前六个小时算出了鞍点)

这同样也物理学的奇妙所在。

它可以让粒子具备1/2的自旋,可以让物质出现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可以让返回地球的探测器按乘波体轨道优哉游哉的打水漂,也可以让上亿度的环境里存在一个相对低温的“禁区”。

不学数理化,生活处处是魔法。

视线再回归现实。

数据舱的大小事先同样经过大于的计算,在离开弹体的一瞬间,这个洗衣机大小的数据舱便进入了特殊的鞍点区域。

卡拉比–丘流形的同胚结构让冲击波按照雅克比行列式的数学规律迅速形成了一个对冲区域,像是旋涡的中心点一般,周围“水流”(实际上是能量)在高速旋转,但它却岿然不动。

接着在数秒钟后。

数据舱随着空腔上浮,喷到了水蘑菇的最高处。

再然后

在重力的作用下,完成了一次数百米的高空落体。

啪嗒——

落回海面后。

数据舱内部的两个程序同时进入了启动状态。

第一个程序是一枚类似陀螺仪的小球,按照钱五师等人的设计,它将在七分钟也就是浪涌理论上持续的最大时间后自动发散染色剂标记自己的位置。

至于第二个程序

它的倒计时时间则要长一点,多达十五分钟。

不过这个程序的时间虽长,但它代表的含义却不太美妙——这是一个倒计时装置。

如果兔子们不能在倒计时前找到数据舱并且输入正确密码,它将会主动自毁。

届时其余国家势力固然讨不了好,但兔子们的一番心血也将付之东流。

此时此刻。

外界。

随着导弹的爆炸,数百米高的水柱瞬间充满了现场所有人的视野。

巨大的声响震撼的不仅仅是众人的耳膜,还包括了他们的心灵。

此时此刻。

霓虹的白露号指挥舰上。

看着二十多海里外的那道水柱,汉普里失神的捏住了自己此前划出的伤口:

“上帝啊华夏人真的搞出了洲际导弹”

汉普里在来亚洲前曾经多次参加过海对面的核试验,当年第一枚宇宙神洲际导弹爆炸的时候他还在现场来着。

作为阅历丰富的‘业内人士’,他自然在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这绝对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洲际导弹!

甚至

比朱庇特还要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