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后组长送我的小气球,你可以试着吹吹看。”
“”
高瘦男生抬头看了眼方钟,拿起小气球放到嘴边吹了起来。
吸气、
呼气、
休
气球很快开始缓缓变大。
而就在气球涨到一个柚子大小的时候,高瘦男生的眼中忽然明显的露出了一丝错愕。
接着他继续吹了两下,气球最终变得约莫篮球大小。
随后高瘦男生缓缓松开嘴,双手捧着气球,任由其中的气体噗嗤噗嗤的喷了出来。
见此情形。
方钟不由对他问道:
“怎么样?我说的情况没错吧?”
高瘦男生默然点了点头。
在他刚刚的尝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方钟所说的情况。
也就是最开始的时候有明显阻力,气球越大反而越轻松了。
随后他身边的几位男生也都先后尝试了一番,都发现气球在刚开始的吹入阻力要远高于中后期。
而这显然是个有悖常理的情况,因此现场这些知识青年立刻产生了讨论的欲望。
“那个我有个猜测。”
这次举手的是个未来大老,也就是徐云此前认出的杨福家,一位将来很有名的原子能学家:
“会不会是气球没吹起来的时候壁层比较厚,相对较为紧凑,吹起来之后变薄变松弛了,所以越吹越容易呢?”
听闻此言。
坐他对面的周绍平思索片刻,很快摇了摇头:
“老杨,你这个解释太生活化了,离物理本质有很远的距离。”
“我认为如果这个现象确实存在,那么它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原理解释,毕竟万物都是讲科学的嘛。”
徐云看了周绍平一眼。
这个时期的物理学界由于设备精度问题,对于微观领域的认知还没发展到下一层领域。
因此大部分物理学家坚信的都是万物可以通过现有理论进行解答——尤其是以周绍平他们为典型的国内新生代物理人。
这种认知要一直持续到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之后,物理学界才会发现他们不仅仅是头上一堆乌云,同时脚下的大地也是虚妄的。
当然了。
眼下距离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也没几年了,所以在后世的理论物理圈中,对如今这个时期的物理人有个很有意思的绰号:
最后的老实人。
紧接着。
又有几位成员先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会不会是张力的问题?气球表面发生形变,所以引起了张力变化?”
“肯定和张力有关系,但是其他数值呢?——别忘了,气球放气的时候也会乱飞,而且最后通常会有一个冲刺感,也就说张力和某个东西的比值一定是不变的。”
“会不会和空气阻力有关系?”
“我觉得和重力有关”
现场的气氛越讨论越活跃,到最后连郑涛和林玉也都做出了一些分析。
但几次讨论下来。
除了确定情况应该与张力有关之外,其余的猜测判断很快都先后被否定了。
结果聊着聊着。
就在众人有些卡壳之际,不知道桌上哪儿忽然响起了一句话:
“顾问同志,你怎么一直不说话呢?你了解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吗?”
其中顾问二字,还被加大了一些语气。
此话一出。
原本还算热闹的现场,瞬间变得寂静无声起来。
唰——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锁定了坐在轮椅上的徐云。
开口之人不能说是带着敌意或者别有用心,但很显然对于徐云的‘顾问’名头有些不服气。
见此情形。
郑涛不由朝徐云投去了一道关切和询问的眼神,那意思很明显:
你行不?
徐云则朝他回了个【你放心吧】的暗示。
随后转身看向众人,言简意赅的说道:
“不瞒诸位,这件原理鄙人倒是侥幸知晓。”
“”
现场依旧没人出声,但有些成员的童孔却微微一缩,看起来相当意外。
要知道。
除了保铮之外。
现在的这些成员虽然年龄都在30岁以下,但各个基本上都是名校毕业,就连留学生都有足足四人之多——这还是排除了徐云、林玉的数字。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
把他们一个个单拿出来比较,或许在能力上和徐云有所差距。
毕竟他们中的不少人事先都了解过阻尼器原理,自忖在学识上和徐云多半确有差距——气象多普勒雷达的事情则被李觉他们要求保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