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海岸》播出后,《我不想说》和《涛声依旧》两首歌便迅速火遍了全国,很快,大街小巷中便都响起了这两首歌。
许多人并不知道有这么一部剧,但却被这两首歌迷住,进而对《南方海岸》产生了兴趣,开始追剧。
剧推广了歌曲,而歌曲的成功又反过来增进了剧集的收视率,真可谓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眼见歌曲大火,剧集收视率猛涨,这可把剧方创梦文化给乐坏了。
而方新海那边,自然也十分满意——毕竟这次双方的合作是由他促成的,如果歌曲不尽人意,他多少也有点丢面子。
现在好了,既然王柯干得这么漂亮,他大可再为翻覆文化添一把火。
在他示意下,季明给许多影视公司打去了电话,明为问候,实为推荐。
其实不必他们这么做,好多影视公司也已经蠢蠢欲动了。
再好的影视剧,也很难被人们一再拿出来重复观看;再经典的剧集,在十几二十年后,顶多也只是被人们偶尔谈及。
但歌曲不同,好的歌曲真的可以代代传唱,经久不衰!
而当这些歌曲与影视剧集挂上了钩,剧集除了在播出当时可以借力扬名外,在若干年后,还可以凭着这些被人们喜爱的歌曲,一而再地被谈及。
比如地球那边,三十年代建国前的电影,不管当时有多火爆,绝大多数到现在都根本已经无人知晓。
但却有那么几部,就因为有一直传唱至今的主题曲,便“影凭歌知名”,一再被提及。哪怕现代人其实根本没看过这电影,也会因为歌曲而知其名,甚至是产生找出来看看的想法。
创作者创作影视剧集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眼下赚一波钱?
当然不!任何一位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哪怕是百年之后也不会被人忘记。
所以当大家发现翻总影视歌写得也这么好时,一下都疯了!
一个个电话没完没了地打到罗军这边,把罗军的手机都快打爆了。
这可把罗军累了个够呛,没办法,在向王柯请示后,急忙成立了一个影视部,专门负责影视方面的业务,这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而翻覆文化的影视部刚一成立,就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还好,这个部的所有员工都是业内一流的从业者,能敏锐地嗅到业界风向,这才在翻覆文化刚一放出招人消息时,便急忙辞去了原来的工作,飞奔到了这里。
所以他们个顶个的都是成手,工作再忙再累也难不倒他们。
一个个影视公司被分出了等级,一部部影视剧集也被排清了主次,在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再把情况汇报给王柯。
他们知道,整个翻覆文化其实全靠老板一个人,所以千万不能把老板累着,那些一般的公司,不入流的影视剧,就算给得再多,也不能随便接他们的活。
需要老板出手的,必须得是业内顶流!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四部影视剧集的主题曲一气砸向了王柯。
部长试探着问罗军:“罗总,一下这么多,老板不会生气吧?”
罗军乐了,语重心长地说:“你来公司时间还短,对翻总还缺乏了解,没关系,日子久了你就会知道——创作对于咱们老板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啊?”部长吓坏了。
来之前他就知道翻总牛逼,可万没想到,翻总竟然这么牛逼!
果然,报告送交远在首都的王柯后,王柯只用一天时间就把歌谱给发了过来:《一路向北》、《月光爱人》、《沧海一声笑》、《六月的雨》。
一共四首歌,首首都是地球那边的金曲!
而且王柯还把哪首歌给谁唱都分好了:《一路向北》由谷军来唱,《月光爱人》由厉小青来唱,《沧海一声笑》由胡一帆来唱,《六月的雨》由明宣文来唱。
前三位都是宣文工作室的老人,后者更是他们原来的老板,王柯对他们的照顾可见一斑。
明宣文感动得都快哭了,因为《六月的雨》这首歌实在是太好听了!
他来到翻覆文化之后一直没有什么作为,眼看自己的老部下们一个个火得飞起,他自然也有点着急。
没想到翻总也想着他呢,有这个好机会,便给他也创作了一首歌。
四部影视中,三部是电影,有一首歌就够,但还有一部是剧集,需要一首片头一首片尾,现在还差一首。
正当部长纳闷怎么少了一首时,王柯发来了消息,说最后一首歌交给冉新来创作就好。
而冉新那边,自然收到了王柯偷偷发来的一首歌:《画心》。
冉新多少是有点脸红的,但没办法,这是老板的策略,他也只能红着脸厚着脸皮去执行,把《画心》当成自己的创作交了上去。
这歌既然是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