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1889远东枭雄> 第四五三章 战争转折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五三章 战争转折点(1 / 2)

1917年是战争的转折点,美国最终加入了协约国向德国宣战,协约国的实力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增强,他们现在在国力方面全面压制了同盟国。

而被德国寄予厚望的中国对此1如既往的表现出1幅扑克面孔,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是在报纸和广播上强调美国参战的意义,

中国政府好似完全不关心西欧的局势,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俄国身上,醉心于北部安全事务,

而德国在美国加入战争之后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他们距离战败近1步之遥,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6月份连续在西线发动了3次大规模战役,

而此时美国6军登6欧洲的军队尚不足两个师,就是这两个师在尚未完成训练的情况下,也被法国人当成炮灰,直接送往前线。

可想而知这两个美国步兵师最终的命运,在动辄上百万人参加的大会战面前,这两个美国步兵师还没有翻腾起多大的浪花就几近全军覆没,他们甚至都没有到达预先指定的战场位置,便被穷凶极恶奔袭而来的德军所淹没。

德国在6月份发动的3次战役虽然凶猛,但是还是被对手给挡住了,最前锋的部队距离巴黎甚至只有几公里远,这是德军最接近巴黎的时刻,

不过德军的攻击动能已经全部被耗尽,无论从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是全面破产,不过这两个美国步兵师的结局却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美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在双方刚刚开始合作之时便被推上了风尖浪口上,3万多人的部队还没有任何作为之时便已经烟消云散。

也许在美国人看来3万多人的部队已经很多,毕竟美国6军总共还不到2十万人,但是在协约国看来这不过是杯水车薪,他们希望美国能够提供更多的“炮灰”。

而交战双方都无法掩盖双方在6月份的巨大损失,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德国已经是后继无力了,但是协约国也并不好受,他们也承担了巨大的损失。

但是中国在6月之后态度有了1些细微的转变,德国从中国得到的物资量开始缓慢的下降,随后中国更是借口北海局势复杂,中断了中德航线,现在同盟国想要获取物资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只有法奥港这1条路可走。

中国态度的转变和美国6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使得协约国意识到他们或许能够让中国也卷入这场战争,

中国拥有上百万经过训练和武装的军队,如果送到欧洲来只需要经过短期的适应性训练便可以走上战场。

战争打了快4年,欧洲战场上的将军们对于新时代的战争思想转变的非常快,但是1些固有的老传统是不那么轻易会改变的,

现在在战场上还停留在堑壕战相互消耗的思维上,谁的兵力充足、装备精良谁便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过中国虽然暂停了北海航线,并且开始以德国支付能力存疑为借口降低对德出口,但是依旧坚持不参加战争,这也让协约国感到无可奈何。

而到了俄国新1轮革命爆发后,协约国就知道中国更不可能参与对德作战了,同时协约国此刻也不希望中国将兵力调到其他的地方,

他们希望中国能够进1步的支持俄国临时政府,出动国防军干涉俄国革命,为此协约国愿意付出1定的代价,

他们表示支持中国在俄国联合政府中有1定的优先指导权,协约国的目标不会改变,俄国新政府必须被摧毁。

中国最终答应干涉俄国革命,不过具体时间,中国却坚持等到1918年春再说,因为现在正值冬季,西伯利亚极端的天气并不适合出兵。

同时中国政府也认为在这种天气下,俄国新政府是不可能向西伯利亚发起进攻的,但是协约国却坚持中国现在出兵,

他们甚至提出中国出兵仅仅是帮助俄国联合政府稳定地区形式,不需要中国军队执行任何的进攻任务,中国军队最多是镇压城内的暴动,

协约国之所以这么急迫完全是因为他们希望造成1种假象,中国与协约国并肩作战的假象,眼下俄国资产阶级政府仍未倒台,他们也没有任何声明表示他们退出了协约国,

中国这个时候出兵协助他们作战,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做是站在了协约国1边。

但是中国政府的意志不会因为协约国的影响而转移,中国有着自己的时间表,而就在双方就出兵时间讨价还价的时候,包括第6骑兵师在内的部队已经开始往伊犁等地运动。

中亚集团军的代号开始频繁出现在中国总参谋部的文件中,在前往伊犁的火车上,只能看得见大炮,坦克等军用物资以及1车皮1车皮的士兵。

而在空中,大量的航空联队也开始转场,大量的运输机也开始执行运输任务,供应外西北的驻军。

军情局加快了对中亚的渗透,趁着中亚大起义造成的混乱,数以千机的军情局干员开始向柜内大量传递着中亚的消息,

主要是费尔干纳盆地,以及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情况,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