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燕军反攻(1 / 2)

高句丽将军孙漱率军快速向辽水后撤,打算迅速撤回玄菟郡。

而燕军紧追不舍,想要在辽水西岸击败高句丽军。

燕军骑兵紧紧跟随高句丽军,不断的干扰高句丽军,以此延缓高句丽军的速度。

孙漱无奈,下令骑兵阻挡燕军骑兵,其余大军迅速向辽水撤军。

高句丽三千骑兵迅速列阵,准备拦截燕军骑兵。

不过燕军骑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三千骑兵负责追击高句丽军,其余两千绕道准备摧毁辽河渡口。

高句丽骑兵主将打算击退燕军骑兵,然后追上大队。

于是他打算速战速决,见到燕军骑兵到来,立刻率军发起冲锋。

燕军骑兵见高句丽骑兵冲锋而来,立刻搭弓引箭,进入射程后立刻释放羽箭。

一轮箭雨过后,高句丽骑兵将领有些震惊,燕军骑兵射术明显要高于自己一方,但是他依旧下令放箭。

双方各释放两轮羽箭之后开始短兵相接。

高句丽军虽然自信满满,然而燕军骑兵却十分勇猛,他们有部分骑兵装备的是宋国的弯刀,这种弯刀是刘义隆根据史书记载,在军械坊工匠的改造下,打造出来的和蒙古弯刀相近的兵器。

当初汉军使用的是环首刀,是一种直刀,但是使用直刀砍进对方身体时,容易拔不出来,从而影响作战效果。

而蒙古人改进材质和锻打方法,引进汉族热处理技术,最后才改造成了著名的蒙古弯刀。

蒙古弯刀刀背厚,刀身窄,弯曲度较好,不仅锋利无比,而且更符合现代力学原理,弯刀不仅可以造成伤口更大的受伤面,而且劈到铠甲不容易被震飞,方便连续劈砍。

刘义隆麾下骑兵使用的就是类似蒙古弯刀的兵器。

在很多人印象中游牧民族都使用弯刀,这是不对的,但是华夏的游牧民族真正开始使用弯刀是宋代的辽国。

而且是北亚地区的突厥人最先开始使用,然后传入辽国,所以之前的匈奴、鲜卑、柔然等民族使用的都是类似汉代的环首刀,这是一种直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没有弯刀出现的,所以刘义隆的骑兵使用弯刀才会占据很大的优势。

燕军骑兵由于大部分穿戴的是皮甲,使用弯刀更加便捷,和使用直刀的高句丽骑兵交战的时候占据很大的优势。

虽然燕军骑兵比不上宋军骑兵和魏军骑兵,但是对付高句丽骑兵却绰绰有余。

弯刀所及之处高句丽骑兵落马者甚多。

高句丽骑兵损失越来越大,骑兵主将也越来越心惊。

他没想到燕军骑兵如此强悍,那纵横草原的魏国骑兵该有多强,还有连魏国都无法击败的宋国骑兵应当更加可怕。

在高句丽骑兵损失近三分之一,主将见燕军骑兵勇猛,立刻率领骑兵后撤。

然而燕军骑兵紧追不舍,不断释放羽箭,高句丽骑兵有些绝望了,打不过还跑不了。

高句丽骑兵爆发出潜能,跑的更快了,生怕被燕军骑兵追上。

这一战,燕军骑兵十分畅快,尤其换了弯刀的士卒,他们发现弯刀的杀伤更大,也比环首刀更加好用。

眼看高句丽骑兵加速逃脱,他们也加速向高句丽骑兵追去。

这边高句丽骑兵被燕军追杀,另一路燕军骑兵在高句丽军之前抵达渡口,二话不说,一把火将渡口的渡船全部烧毁,然后在附近埋伏起来。

率先赶到渡口的是三千高句丽步卒,燕军骑兵直接发起冲锋。

本来就急于逃命的高句丽军根本没有战心,又遭遇骑兵突袭,一时间死伤惨重。

仅仅一刻钟,燕军骑兵就将这三千高句丽军杀的溃散,然后迅速离去。

当孙漱到达渡口,看到的是遍地的尸体和烧毁的船只,心中很是焦急。

就在这个时候,斥候来报,“将军,骑兵大败而回。”

孙漱知道想退回辽东不是那么容易了,于是下令,“留下五千步卒阻挡燕军,其余大军顺辽水而上,去下一个渡口。”

就在这个时候,本来撤退的高句丽骑兵在燕军骑兵的冲击下开始溃退,而且开始冲击高句丽后军,高句丽后军一时间陷入混乱,继而导致高句丽大军互相践踏,场面十分混乱。

四处乱窜的骑兵也不管是不是同袍,甚至有些骑兵为了逃跑向自己的同袍举起了手中的兵器。

孙漱见状只得下令前军立刻向北撤,亲自带领卫队收拢残军,缓缓向北撤。

燕军骑兵被混乱的后军阻挡,无法及时追击孙漱,只能眼睁睁看着孙漱率军北撤。

等到孙漱摆脱燕军追击,清点兵马,只剩下一万八千余人。

虽然陆陆续续还有士卒追上大队,但是他知道,大部分被燕军杀死或俘虏。

此时燕军主力在冯弘的带领下抵达渡口,将剩余高句丽军包围,逼迫他们投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