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榆林卫的蔬菜市场有点饱和了,每日都剩余很多烂菜给那些流民捡拾回去吃。
而且蔬菜需求并没有韩昔想象中那么大,现在还是小农经济,讲究的是自给自足,多数农家在门后开几列菜地,就算没有农肥加持,也够一家人吃了。
田沣感觉有些头疼。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波流民被安排去种菜。
为此,市场上从单调的一两样菜品,变成现在十几样蔬菜品种。
而此时韩昔为自己的机灵点个赞,韭菜一月割一茬,一年可以割五次,施肥后每次一亩能割一两千斤。
现在绿色的蔬菜,比粮食便宜一些,不过韭菜一斤也要二十文。
一亩地就能产出一两百两,就算后面降价,一百两保底价格还是有的,养活这几千人完全没问题。
蔬菜生长周期短,产量大。
这也是为何贫苦百姓整日吃野菜糊糊,山里的野菜就像挖不完一般。现在榆林百姓的主食就是各种蔬菜炖土豆,干活的人才能吃主粮。
榆林此时也是靠大量种植蔬菜,才养活一大群流民,要不是种菜太费水,而且不耐保存,都能成为主粮被大面积推广种植了。
就如此,榆林市场很快又多了一样蔬菜。
随着时间进入五月,春耕已是慢慢到了最繁忙的时候。
陕西今年哪里有旱灾,韩昔心里大概也有数,就连山西境内也有数县传来大旱。
除了米脂到靖边卫干旱外,关中,延安附近都是如此。
可以说,陕西除了汉中和有数个州县,就是全省干旱了。
而山西则是平阳府西北方向山区,靠近延安府延川,延长一带数个州县大旱,一直蔓延到汾州边境一带。
也就范家所在介休县的汾州境内。
属于吕梁山南部地区,飞豹寨占领的吕梁山中部地区倒是没受到影响。
京师和江西一带也是干旱。
最让韩昔咋舌的是两淮,扬州出现连年饥荒,盐城教官王明佐饿的在官署自杀了。
教官,就是地方教育局局长一类的官员。
两淮和扬州也没听说有什么旱灾,水灾倒是有些,不过饥荒感觉感觉像是人为造成的。
毕竟两淮和扬州好像是产粮大省吧!
韩昔看着各地的传来消息,很是好奇的问道:“永和,隰县,蒲县,离介休挺近的,你们侯家没少赚钱吧?”
闻言,侯颖微微摇头说道:“虽然那里的粮价涨到斗米五钱银,但几处地方十分贫苦,所以我们侯家并没有去。”
“呵呵呵!”韩昔笑了起来,这侯家倒是精明。
几地都处于山地内,运粮道路难走不说,路上土匪还多。
斗米五钱银子听的很诱人,但那些手上没几个铜板的百姓哪里有钱银购买?
至于当地的豪绅,富户,旱灾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豪绅,富户地窖的储粮,足够他们吃两三年都不愁。
所以一两年的旱灾对他们影响不大。
因此,商人运送粮食到这些地方,最大的可能就是卖不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卖给本地的豪绅。
所以唯利是图的商人才不会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中蒲县离平阳府只有百里距离,平阳府此时粮食价格是两钱一斗,但运送粮食过去的商人不多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像现在的米脂,斗米千钱,听上去是不是更有诱惑力。
但老实说,并没有多少人运粮食过去米脂,有的人宁愿运到榆林也不运到米脂。
榆林百姓手上有大笔钱银,大多都是韩昔发下去的工钱,这确实吸引很多商人跑来榆林赚银子。
至于韩昔的粮食都卖给了谁?
好吧!其实大多都是自己卖给自己,洗白一些银子~~
同时担负回收银子,避免银子进一步贬值,算是将银子和粮食挂钩了。
韩昔可谓对大明忠心耿耿,维护了榆林一带物价,经济的平衡,榆林都快是方圆三百多里的经济中心。
可惜,崇祯老是对他疑神疑鬼的。
“夫君一直在榆林用心的忙上忙下,不会准备在榆林扎根吧?”侯颖突然问道。
“嗯!扎根倒不至于,但短期不会离开吧!”韩昔看着手中情报说着。
榆林是边塞苦寒之地,怎么可能在这里扎根,不过此时韩昔也不想四处乱跑,在蜀中打完前,估计都不会跑其它地方。
“夫君可有何心怡的地方,侯家可以在京师内打点一二。”侯颖身体靠着韩昔背后问道。
韩昔只觉背部两团柔软压着,让人感觉十分的惬意:“怎么,你们侯家和京城里的大官搭上关系了?”
“我们搭上了温阁老。”侯颖吐气如兰道。
“虫皇帝,瘟阁老?”韩昔愣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