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林大窘,不安地向后瞟向门口越聚越多的家长,看到了好些揶揄嗤笑的目光,更加局促。
这一刻,他像极了出卖色.相的小白脸。
女老师扫过刘婵的名字,继续往下,见到张灵悦和张灵音的名字,惊讶道:“你还有两个女儿呀,都十二、十三岁,这么大了!真看不出来,你看着还这么年轻。”
张成林不知道该怎么应答,只好含混应了声“嗯”。
女老师问:“你的女儿们长得漂亮吗?”
她的潜台词是:像她们妈妈吗?
在场的人大多都听出来了,嗤笑声四起。
张成林窘得想找地缝钻,这一刻,就不搞往日谦虚的那一套了,赶紧道:“很漂亮,跟她们妈妈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女老师说不清是遗憾还是期待地啧了一声,让张成林听得真想夺门而出,一刻也不想再待下去了。
好在,女老师没有再说什么,拿着户口薄和材料开了相关证明,递还给张成林,说道:“先回原学校盖个章,再送到镇教办去,然后再回来办完剩下的手续,就可以交学费入学了。”
张成林如释重负,道谢接过,赶紧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
从人群中挤出,张成林受了好些白眼,听了好几声讥讽及不屑的呸,只能苦笑。
这时候,他想起昨晚大女儿言之凿凿说弟弟们一定能转到镇小上学的话,回过味来,她一定是打听到了这个女老师是这样的人,所以才那么肯定。
可气她也不提醒一下她爸,害得他毫无心理防备。
张成林想起那女老师的目光,还是周身不自在,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然而等下他还要回去和她打交道,不,儿子们在这里上学的话,接下来的六年,他都得和她打交道。
想到刚才按要求留了兴市仓库办公室的电话,张成林心头一悚一一
她不会有事没事打电话到兴市去找他吧?
要是刘婵接到,那不得撕了他?
想到那场景,张成林觉得自己被大女儿坑了。
真是枉费往日疼她了。
张灵悦还在校门口卖酸料,不知道自己已被定性为坑爹的漏风小棉袄。
近开学日,重视教育的国人早早就带着孩子来报到了,虽说正式开学日是九月一号日,到三十一日再去报名也是可以的,但除了那种慢性子,以及确定一定肯定自家孩子能报上名的,大多数家长还是想着,要早早报名,以免没了名额,错失了好学校。
最早的,二十六日就开始了,接下来的二十七二十八和二十九日,是报名高峰期。
镇小每个年级最少也有两个班,一个班四五十人,加上学前班,有近上千人。
而在镇小上学的孩子,是镇上的孩子或是村子中较富裕有实力的人家,多数孩子家的家庭,在这个镇上,可以说得上一句非富即贵,口袋中可供他们自己支配的零花钱,远比农村孩子多得多。
张灵悦在这里摆摊卖酸料,卖得一点也不比在圩街口差,张成林带着两个儿子出来,看到的就是酸料摊前围满了孩子的情形。
站在镇小的校门口,居高临下,能很清楚的看到斜坡下,被孩子围着的酸料摊前,两个女儿分别招呼着来买酸料的孩子,给孩子拿他们要的酸料,利落收钱。
张灵音自不必说了,她嘴甜舌滑,对外的交际从来不让人担心。
张灵悦也言笑盈盈,应付自如,那大方自信的样子,和过去不敢视人的她判若两人。
那真的是他的大女儿吗?
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她说是青春期叛逆导致的改变……
孩子长大,有时就在一夕之间呀。
忆起往昔曾为她的未来操的心,张成林心中微酸又感到欣慰感动。
这一刻,什么漏风不漏风的小棉袄,都不在他的心上了。
他只有逼不及待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妻子知道的好心情。
高兴了一会,欣慰了一会,张成林猛然想起,他还得先把儿子们的事以及租屋的事办妥了,到时候,再和这个好消息一起向妻子汇报。
将两个儿子留下,张成林独自在村里和镇上跑来跑去,等他终于把事情办妥,已近下午三点了。
张灵悦的酸料已经卖光,该进的货也进了,卖酸料的事已得到认可,张成林没拿她卖酸料的收入,现在她终于可以动用这笔钱,又多买几个玻璃瓶,稍稍扩大规模了。
原先怕花了钱,数目上会不够好看,达不到打动父母的目的,现在已给父亲过了目,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姐弟四人在书店门前等着张成林的到来。
之所以选书店作为碰头地点,不仅是因为其挨着供销社,买完玻璃瓶刚好可以在这里等,选这里也是有着小心机的,毕竟家长嘛,最乐意看到的就是孩子爱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