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2 / 2)

想来定是皇上深知这情况之危险,心中早已为此而忧心许久。这才想出了这个法子,为的就是从百姓那里借力,既能拉拢天下百姓之心,又能将皇室这多年存留着的遗患给除去。而这事情,只有那些玩弄笔杆子的文官们最适合来做。

就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因着这政策的存在,许多人敲鼓鸣冤,联合着谏臣们出力,整垮了不少披着富贵皮的地痞无赖,皇上这才能借机查了账本,打压皇室宗族下的许多分支势力,追讨回了不少拖欠的银两,用以充盈国库。

更夺了些人的兵权,这就先暂且不谈。

只不过这般做法,到底是让那些个只会打仗的武臣们也说不出话来了,毕竟这最终的好处,还是落在了军队里。

这一出出的事情,听的沐德目瞪口呆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是心里却渐渐的不再怨怪皇上用她来做局的事情。也不是说她就心甘情愿的听天由命,只是逐渐体谅了皇上的处境,不愿意再计较那些没有用处的东西罢了。

左不过这读书之事也就是自己情愿的,皇上不止允了,还给予许多帮助,到最后自己也同样得了不少实惠,又何必再去计较那些背后的用意来徒增烦恼呢?

只是到如今听御守这么一说,沐德才知道原来大京朝的朝堂上竟是这般的风云莫测。她这样的内廷女子,就算是个喜欢读书认字的,也是不能有机会接触到朝堂上的事情的。这倒是与皇子们正相反。

御相这样的皇子,从识字开始,学塾的夫子就会耳濡目染的将朝堂之事讲给他们听,尤其是每每有了新动静的时候,不论是出台了新的条例,还是朝堂上的人升官降职,夫子均是第一时间讲授给他们听,甚至还必须分析出这些事情的利弊,要说的明白原因理由。

在同一间屋子里念书的伴读们,因着都是高官家的孩子,这许多年来,因着家里人升官降职的变动,许多人走了,许多人留下,还有许多人是新来的。

别的暂且不说,就提一提那些走了的人,真可谓是来时光鲜亮丽,去时泪湿满襟,比较起来可也真是天差地别了。

也因此,御守如今虽然不到十岁,却也能大略给沐德说说这些事情,还能表达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然,这些东西听到了沐德耳朵里,的确算得上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她从小养在母妃身边,只偶尔能听见些关于润月的消息。

同样的情况下,若是在润月国考取了秀才,至少也是能被推荐到当地的衙门府里,当个做笔录的书生或是在民间的学塾里当个先生的。因着润月国特别规定,须得科考秀才以上者,方能在官家任职。而近些年来润月国更是允许女子进入考场进行科考,只要榜上有名,也是有许多职位可以进行挑选。一时之下,大大地改善了许多贫民家庭的生活,可传为一壮美谈。

芍药跟着沐德的时间长了,因着珍宁殿里有不少从润月国来的侍女,许多事情听到耳朵里,不知道有多羡慕。有时候听着沐德给她说故事的时候,常忍不住的感叹,说若是大京也能如润月一样风俗开放,能让女子读书,又或者重视文风,想必父亲也能找份更好的活计,不至于眼瞅着衙门的那些书生活计给了些没功名的官家子而争不过。

在大京朝,历来崇武远远高于重文。虽说朝中文官不在少数,只是就连沐德都知道,在朝廷上掌握着实权的,永远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就连他们赫连家的老祖黄帝,也是靠着兵马才赢下了这片土地。而在这里面,压根儿见不着什么文官的功劳。

就是因着这样,才有了重视军功武艺的风俗,让文官一直以来都是以辅佐为首,就算是科考榜上有名,状元及第,也是从末位之官做起,不能得到重视。

因着一直文风不盛,在民间更是没有许多需要笔墨的活计,而那些末位之官们,虽说满腹文叟叟的诗词,更有许多铿锵愤慨者曾想要改革,只是贵族家多为武将,文职者身后没有家世撑腰,又不懂左右逢源,那基本上就是如芍药他爹一样,早晚让人寻个法子将官职给顶了,就算是拿着举子的印信也是没用的。

这还算是好的,且不能打听有多少因着目下无尘的清高脾气,让人暗中给杀了的。那都是常有的事。

对于此,沐德自然深知书生之辛苦。就如她一般,从小被人耻笑欺辱,而说起原因,也不过就是因为喜爱文墨,让人觉得是个天生没本事的,好欺负。

也就是后来,得了圣旨,又习了功夫,因着身体壮实了,胆子也跟着大了许多,才敢明目张胆的显摆自己喜爱舞文弄墨的事情,只是若是真搁在普通人家里,哪里真有人敢这般卖弄文采呢?

想来,自己从小这般的命运,比之民间的人不及,比之朝堂上的文官们不及,比之父皇则更是远远不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