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三国秘事> 第2章 曹操的烦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曹操的烦恼(1 / 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曹操还没想好怎么安置刘备,这关羽又跑来给他出难题,真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一个人官当得越大,遇到的头疼事自然也就越多。

曹操先是假设了一下,支持关羽的想法。

一座空城,一片废墟,要在那里安营扎寨谈何容易?

首先,必将花费不少钱财去重建。

这点钱对曹操来讲并不算什么,但吕布能眼睁睁地让别人在自己的地盘重建一座城池吗?

就算吕布一时麻痹大意,没有发现,但纸是包不住火的,早晚有一天他都会发现。

而吕布一旦发现,必然带兵前去讨伐。

关羽的武艺确实不俗,可吕布一直是武艺超群、天下无敌。

他手下还有张辽、高顺、曹性、郝萌、臧霸、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一群猛将。

由此可见,若真的让关羽去沛城,武将上一定要再给他派去几员大将,否则根本不是吕布对手。

曹操麾下猛将如云,给关羽拨过去几员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吕布虽勇,却不过一介匹夫耳。

但他身边还有个陈宫,那可是个诡计多端的狠角色。

若真的让关羽去沛城,还需至少再给他派去一个谋士。

曹操又开始琢磨着自己身边的这几个谋士,究竟该派哪个去才好。

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也是曹操的心腹。

当年袁绍兵强马壮,曹操兵微将寡,荀彧却毅然决然地弃袁绍而投曹操。

这份慧眼识人的能力、这份不畏权势的魄力,足以令曹操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年曹操率兵攻打徐州,陈宫、张邈叛变,勾结吕布造反,荀彧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出城会见郭贡,让郭贡认为曹军有所防备便引兵而去,最后终于保住了鄄城。

随后,荀彧又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把皇帝刘协接到曹操自己身边,才可以号令群雄、俾睨天下。

人们都说,颍川荀彧,王佐之器,他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有朝一日曹操称王称霸了,荀彧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辅政大臣。

所以曹操觉得绝不能把他派到沛城,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因小失大?

程昱倒是曹操身边可有可无的一个谋士,但把他派到沛城也不合适。

一方面,论智谋,程昱根本不是陈宫的对手,去了沛城也只能栽在陈宫手里。

另一方面,程昱一向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狂妄不可一世。

不难看出关羽也是一个这样的人。

这两个人凑到一块儿,不打起来才怪呢!

古有将相和,才使得赵国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关羽、程昱都是一路货色,正所谓同性相斥,估计还没等吕布、陈宫打过来呢,他们自己就得先内耗起来。

荀攸,荀彧之侄,虽然小曹操两岁,但他在曹操心目当中,始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荀攸十三岁时便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判断其十分可疑,从而抓住了一名在逃杀人犯。

后来荀攸又刺杀董卓,想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做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人物。

虽然荀攸失败了,却足见其胆识和志向。

若非时运不济、天意弄人,恐怕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应该是他荀攸!

荀攸刺董失败之后,被董卓下了大狱。

但他却比谁想得都开,一点儿也不绝望,成天开开心心、大大咧咧的,该吃吃、该睡睡,自在一时是一时、快活一日是一日。

可见荀攸其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外圆内方、外柔内刚。

纵然颜子重生、宁武转世,亦不过如此、无出其右。

这种传奇人物,曹操对他实在舍不得放手。

郭嘉,鬼才也,也是几个谋士当中曹操最喜欢的一个。

当年宛城之战,曹操败于张绣,还折了大将典韦、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袁绍写信过来对曹操冷嘲热讽,让他无地自容、颜面尽失。

连个小小的张绣都把曹操打的如此狼狈,又何谈与天下各路诸侯争雄?又何谈号令天下各路诸侯?

恰在此时,郭嘉站出来替曹操解了围,提出了“十胜十败”的言论。

郭嘉认为当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之所以刘邦能够最后取胜,主要是胜在了智谋方面。

袁绍虽然看着很强大,但却是外强中干、华而不实,不像曹操那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此乃道胜。

袁绍是地方诸侯,而曹操是朝廷名义,地方诸侯讨伐朝廷重臣,实乃大逆不道,此乃义胜。

袁绍在治理政务方面的能力也远远不如曹操,此乃治胜。

袁绍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