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董承的死皮赖脸、软磨硬泡,刘备直感到阵阵肉麻。
一时之间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刘协和董承都极力让他留在许昌。
刘备坐在那里面带微笑不置可否,只顾着自斟自饮,席间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
刘协看刘备也不表态,突然哽咽起来,道:“叔叔,朕一生下来,母妃便被何太后毒死了!八岁那年父皇宾天,皇祖母也被何太后给逼死了!所以朕从小便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叔叔,朕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想跟叔叔多亲近亲近。可你一旦去了谯县,不知下一次还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呜呜……”
刘协所说的话,大部分倒也是事实。
只不过在他心里,刘备并不是他的亲人,只是他企图扳倒曹操的工具。
所以刘协虽然表面上看似很动容,内心却根本难过不起来。
他又没有刘备那种出神入化的演技,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泪如雨,此时也只能是干打雷不下雨。
刘备虽然能感受到刘协的表演有些夸张,但毕竟已经是皇帝在求他了。
再不表态的话,也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刘备又说道:“陛下不必太过忧伤,微臣能理解陛下的苦衷。微臣也是幼年失祜,对那种孤苦伶仃的滋味也有过切身体会!既然陛下盛情挽留微臣,微臣便在许昌再呆上些时日!”
刘协和董承一看刘备总算是答应留下来了,不禁都长出了一口气。
随后的日子,刘备便又留在了许昌临时下榻的驿馆。
董承每日都去找刘备,依然是与他对弈、品茗、游园、赏湖,二人朝夕相处、形影相随。
董承偶尔也会带刘备去见刘协,三个人山南海北、天马行空地扯上一番,日子过得倒也优哉游哉,十分惬意。
由于刘备大汉皇叔的身份被公之于众,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他与董承、刘协过从甚密,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这其中自然包括曹操。
曹操并不知道刘备呆在许昌,迟迟不去谯县赴任的真正原因,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分析和猜测。
可无论怎么猜,曹操都猜不出刘备和董承、刘协整天混在一起到底有什么勾当。
开始时曹操还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刘备皇叔的身份刚被公布,与国丈和皇帝都是亲戚,亲戚之间多年不见,多走动走动也是人之常情。
但时间一长,曹操便越发觉得不对劲了,这里面似乎有问题。
曹操想把皇室族谱拿来仔细研究一番,刘协却死活不让,说皇室族谱涉及到大汉的很多秘密,祖上定下的礼法,非刘氏宗亲不得过目。
连皇亲国戚都不一定能看得到,就更别说外人了。
此时曹操对刘协还有几分忌惮,毕竟他是名义上的皇帝。
日常大事上刘协都让曹操一人把持,从来不跟他争权,像查看族谱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曹操也不好意思太过计较。
通过刘协的这种态度,曹操对刘备的身份更加怀疑了。
但他又根本无法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刘备的身份是伪造的,只能自己干着急。
无法辨别刘备身份的真伪,曹操又开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起来。
刘备这个皇叔的身份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假的,一种是真的。
如果刘备的身份是伪造的,那么就一定是刘协与刘备事先串通好的,甚至包括董承也很可能参与了此事。
那么他们到底意欲何为呢?
许昌满朝文武几乎都是曹操的人,只有包括董承在内的少数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才死心塌地地站在刘协那边。
但他们都无足轻重,根本掀不起多大风浪。
刘协作为天子,始终被架空当然不甘心,认刘备当叔叔,无非是想给自己积累一些资本,尤其是武力方面的资本。
刘备应下了此事,一方面可以往自己脸上贴金,让别人都高看他一眼。
另一方面,刘备日后到谯县任领豫州牧,招兵买马、招贤纳士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无论天下间的猛将,亦或是名士,一听是大汉皇叔,还不都得争先恐后地去投到刘备门下?
如此看来,如果刘备这个皇叔是假的,那么刘协认了他这个叔叔,可以说是你情我愿、两全其美啊!
如果刘备皇叔的身份是真的,他与刘协、董承频繁交往,很有可能在密谋什么重大的计划。
而这种密谋,无论是通过刘协、董承,还是询问刘备,都是打探不出来的,毕竟血浓于水、疏不间亲。
那么刘备这个大汉皇叔的身份,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与刘协、董承过从甚密,都无疑是对曹操不利的。
他们很可能就是在研究日后如何与曹操抗衡,甚至是除掉曹操。
曹操想通了此一节,对上表刘备为豫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