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明朝的覆灭> 第十章 圣光的后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圣光的后裔(1 / 1)

所以说李成梁不好出兵,因为自从王杲折腾以后,辽东边塞还算安宁。而且在明朝,言官是很致命的,他能用口水淹死别人。所以面对他们的弹劾,李成梁不能再让边境有问题,因为一旦有问题,言官们的口水又会像洪水一样淹死李成梁。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把曹操,曹丕,曹叡,刘备,诸葛亮都熬死了。最后成果都被他窃取走了。

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满文里是光明的圣裔的意思。

他一生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战役:

第一次:是古勒山大捷。万历九月,叶赫等九部组成联军,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从此“威名大震”。这一战确定了努尔哈赤在女真诸部中的雄主地位,成为努尔哈赤军政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第二次:是萨尔浒大捷。1619年三月,明军经略杨镐,统帅号称47万大军,兵分四路,分进合击,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沉着应战,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以多胜少,取得大胜。这是他军政的第二个转折点。

第三次:是辽沈大捷。1621年,努尔哈赤率兵进攻沈、辽,只用九天,结束了明朝在辽东的统治。这成为努尔哈赤军政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

后两次战役后文会详细的写到。这三大转折点让努尔哈赤的军政生涯推到了高潮,更加奠定了在满洲国的地位。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正式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将此地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而他还以此向朝廷报功,所谓“招抚边民十余万”。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去世,年九十。几个月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天命汗。从此,大明帝国灭亡的号角已经吹响。

此外努尔哈赤发明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八旗制度,另一个是满文。

八旗就是把人都编制起来。每300人编织成叫一个牛录,领导叫牛录额真,就是后来的佐领。每五个牛录,就一千五百人了,编制成一个甲喇。领导叫甲喇额真,后来叫参领。

每五个甲喇,就得七千五百人,编成一个固山,领导叫固山额真。后来称之为都统。和珅的父亲就是副都统。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外出打仗,大家都打着不同颜色的旗号。分为四种颜色:黄,白,红,蓝。

后来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当中,投奔来的人越来越多,单单这四种颜色就不太够用了。于是乎,就给这四种颜色每一个外边镶上一个红边,这就又出来四种: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这就成了八旗了。

善于观察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了:红旗镶一个红边它不还是红旗吗?没错,于是改良之后红旗镶的是白边。后来又扩充到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至于内部的细节就不多赘述了。

另外努尔哈赤还发明了满文,这个也不能说是发明。当时女真族族人之间聊天用的是满语,可是只能口头说话,没有落实到文字上。时值努尔哈赤带兵打仗,下发个命令什么的,需要写蒙古文。所以在万历27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将满语改良并落实到了文字上,创立了满文。

彼时辽东的局势是个什么什么样子呢?这跟咱们之前写的努尔哈赤的部分就连上了,当时大明打的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后金。之前宋朝的时候有个“金”了,发生了著名的岳飞抗金,精忠报国等一系列故事。后来蒙古灭金,成了后起之秀。一直到明末,女真族又崛起了,为了跟前面的“金”区分开来,所以叫“后金”。

在明朝初年,女真族有三大分支,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每个分支都有大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涌现了众多的部落,而且这些部落之间彼此并不团结,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并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在赫图阿拉,今天的辽宁的东北部,努尔哈赤诞生了。后来就是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由点到面连成了一个整体。

到了万历四十四年的正月,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定国号为“金”,为了跟之前宋朝的那个金朝区别开来,所以史书上包括现在我们都称之为“后金”。

改年号为天命元年,所以万历四十四年在努尔哈赤那边就叫天命元年。跟后来崇祯元年又叫后金天聪二年是一个道理。

努尔哈赤自称天命汗,两年以后的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发布了七大恨诏书,表明了自己起兵的原因:跟明朝有深仇雪恨,不共戴天。

最后努尔哈赤说了:“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