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家强。
不过也没买车,小叔不会开是一个方面,另外郑涵马上上大学了,小叔老早念叨着不想再熬夜做裁缝,太伤身体,不想那么拼命。
现在赚钱除了供郑涵上大学,还有就是攒钱留给郑涵,家里盖房子也好,买车子也罢,将来毕竟是招人入赘,自家条件自然要好点。
小叔穿着一身皮夹克,熬夜,头上基本已经秃顶了,人也很消瘦,不过大冬天穿个皮夹克,郑一炜看着都觉得冷。
不过小叔不觉得冷,在客厅看到郑一炜走进院子,就手上举着烟,迎了出来。
郑一炜顺手接过,喊了声小叔。
小叔是既抽烟也喝酒,唯一遗憾可能就是没生个能陪他喝酒的儿子。
郑一炜是子侄,相比大侄子堂哥来说,小叔更亲近郑一炜,毕竟郑一炜年龄更小。不像堂哥,跟小叔实际差不了10岁。
小时候小叔也没少管教郑一炜,长大了虽然管教不了了,但是彼此之间自然更亲近。
打发郑安去喊他爸,自己跟小叔就在这院子里开始吞云吐雾了。
郑涵穿着大棉袄,戴着围巾,裹着严严实实,也出来了,冲着郑一炜,喊了一声哥。
很快堂哥也来了,把东西也放在院子门口,这个也是习俗,香纸鞭炮之类的辞年的祭品,是不能带到别人家里的,不然不吉利。
堂哥身高快1米9了,比郑一炜还高,平时不苟言笑,也不抽烟,进院子之后喊了声小叔,就不说话了。郑一炜喊了声哥,他点了点头。
然后一行人就开始去山上辞年。
一直到郑一炜穿越之前,自己老家这边还一直实行的是土葬。
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包括自留地,自留山。
郑一炜老家属于丘陵地带,小山很多,平原田地很少,坟都安置在山上。
郑一炜爷爷奶奶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就葬在离家不远的山上,附近还葬着太爷爷,太奶奶,还有一个姑奶奶。
每个坟前都刻着石碑,烧纸,烧冥币元宝,放鞭炮,磕头。
每一个坟前都得同步到位,燃烧的黄表纸,纸灰飞舞。
穿着新衣服,躲得远远的大侄子,在他爸的呵斥下,走过来磕头,不可避免沾上纸灰,手一拍,衣服就黑一块,看的郑一炜直乐,让这臭小子大早上就骚包。
其实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平常各家虽然也分开过,但是每逢除夕当天,大伯小叔和自家,包括爷爷奶奶都是一起过。
一大家子特别热闹,放烟花爆竹,提着灯笼,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向长辈要压岁钱。
屋里总是欢声笑语,村里附近串门的,也乐意来这坐,闲唠嗑,也有来打麻将,打牌的,整宿屋里都有人。
小时候郑一炜总是不愿意睡觉,乐意凑在牌桌前看人玩牌,跟人说好听话,讨别人赏钱,非得母亲三催四催,才恋恋不舍回家睡觉。
但大屋一直热闹不停,直到正月初一过完,才各回各家,各自走亲戚,招待亲戚。
不过自从爷爷奶奶去世,这种聚一大家子一起过年,就没有了,都是各家吃罢年夜饭,互相串门。
今年肯定不行了,时间条件都不具备,明年,郑一炜要牵头组织一下。
明年自己更有钱了,而且家里房子也重新盖,地方也大,正好让家族里的人一起在家聚聚,好好热闹热闹。
辞完年回家,跟老爸一起,把大门,院子门的春联,福字都给贴上,挂上老妈新买的大红灯笼,节日的气氛一下就起来了。
又用大扫把,把院子好好清扫了一下,包括院门口,也跟老爸一块给收拾了。
中午老妈煮面条,一家人随便对付一口,重点在年夜饭。
姐姐姐夫也是在合肥陪姐夫妈妈吃过午饭,动身往家赶了。
郑一炜刚放下碗筷,刘同志,程小度两人,一人提着一个塑料小挎篮,背着包,联袂而至。
见到郑一炜爸妈,礼貌的喊了叔好,婶好,程小度还凑到郑一炜旁边,喊了声一炜哥。
老爸放下筷子,从兜里掏出香烟,就给两小子散烟,老爸性格就是这样,跟自己这些半大小子也能凑一块抽烟喝酒。
一看这装扮就知道是找郑一炜去县城洗澡,摆摆手,说赶紧去吧,早去早回。
郑一炜也去拿上自己的洗漱用品,换洗内衣,背着包,挎着篮,走出了家门,几人开车去县城。
开的车自然是刘同志家的昌河小拖斗,这种车后排空间很小,程小度自觉的拉开后排车门,坐了进去。
刘同志开车,郑一炜坐副驾,这属于常规操作了。
车一在路上开起来,车里就热闹了,几人上一次见面还是暑假。
程小度在家人面前,村里邻居面前基本属于斯斯文文,维持着知识分子的人设。
但是在发小面前屌丝本性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