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之入室,授老子之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
东华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退居于昆仑之左烟霞洞,颐神养浩。
久之,结庵自居,篆额曰“东华观”。韬光晦迹,复徙代州五台山之阳。
在人间二百余岁,殊无衰老之容。
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天真赐号东华帝君,既号紫府少阳君。
因见祥光发于至近,出山至燕台侯府,索儿相视,叹曰:“特缘未至也。”拂袖别去。
此儿自幼知识轻重,因名权。及壮,脸如丹涂,俊目美髯,身长八尺,仕为谏议大夫。
兄简自知不及,逊袭为侯。至是荐之为将,奉诏北征。
梁冀忌之,发羸卒二万,权怒不欲行。恐迟君命,怏怏而去。
才至,羌人乘夜劫营,军士尽散,权独骑奔山谷迷道,深林有灯光透出。
近视之,一胡僧鬅头拂额,体挂草衣,垂头趺坐于灯下。
权牵马,叉手告以失利之故。
僧起身携权引行数里,至一村庄,指曰:“此少阳君成道处,可息于此。”遂揖别。
权未敢惊动庄中,屏息立俟。
良久,闻人语云:“此必碧眼胡僧饶舌也。”
权侧目视之,一老人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抗声而前曰:“来者非汉将钟离权耶?”
权应曰:“是。”
老人曰:“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而顾衰朽?”
权大惊,知是异人,是时方脱虎狼之穴,邂有鸾鹤之思,即伏拜哀求度世之方。
老人不吝,慨受以长生真诀及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令退去。
权拜受,请问姓氏,老人辞以再会方知。
及问山僧之名,老人曰:“黄龙诲机也。”
权告辞出门,回顾庄居,忽不见。
权念兄简在朝,恐为己得罪,乃奔回洛阳,潜入兄府,泣诉以兵散败回。
简慰曰:“休矣。今梁氏肆恶,朝政日紊,我久不欲立于乱邦。弃此微禄,若残羹耳。”
遂同权洁身避入华山三峰。权以所得之道,授兄参悟,自改名觉,字寂道,号和谷子。
乃束双髽髻,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
东游泰山,遇华阳茅真人入朝东岳,伏道拜迎,求其道要。
茅君扶起见载,至山宴饮,谓之曰:“子之根气深厚,非比凡流,何愁真道难得?”
茅君即以李真多所授太乙刀圭火符之诀出传,谓之曰:“学仙者以阳气为主,子当号为正阳。”
及闻上仙王君在山,因请一见,即是山庄老人。
玄甫复传以贞元永命之秘,于是洞晓玄玄。
退而云游至鲁,居邹城年余,入崆峒谒见老君,赐号曰云房,出丹药食之。
后于紫金峰会见四皓,始知本师是东园公,诲机是夏黄公所化也。
四皓各奉以玉匣秘藏真诀。
云房归华山,见兄简所授真诀炼就,遂共服金丹,便能升天入地。
云房常于晋州羊角山驻足,欲以道德度世,遍访有缘。
时四皓复聚一处,为禅为真,游行江淮之间。
有淮南华子期,觑四人貌服奇古,必是神人,窃尾其后,直至闽地汉兴山中。
东、夏二公同绮里飞升天柱大王峰,往会司命魏真君。
邀入玉清洞筵宴,谈及各处风景,真君亦欲遨游尘寰。
子期乘舟里独留山岩,奔往哀求其道,愿拜为师。
先生曰:“我辈行踪无定,聚散不常,从往何处去?我怜汝有心,来意诚笃。
授汝隐仙灵宝方,一曰伊洛飞龟秩,二曰伯禹正机,三曰平衡方。此皆修道之阶梯,汝且奉之,终当度世。”
少顷,三皓至,子期避去。
先生复游檇李,爱东门朝市,遂留寓数年,三皓已自他适。
子期遂于汉兴山洞依方修炼,果能日以还少,一日能行五百里,力举千斤,一岁十二易其形,十易其皮。
后复遇先生,因茹芝归山,复服以成丹,携之仙去。
初,魏子骞别大鱼姬,同张湛暂游人间。
商所向之处,张君常于邯郸寄足,因劝魏君北游。
魏君欲托体以为行乐,张君曰:“愿从。”
至巨鹿南山,有一殷姓贵豪,好善积德,暮年无子,行善之心愈笃。
魏君于是降投其家。
殷母有孕,临期产下一儿,便开目视母大笑。
母怖惧,以为怪,欲弃而不育。
邻家张母亦怀孕,将产,梦有大冠、赤帻数人守护殷家儿,言:“司命君偶来降此,汝能谕彼善抚无害,后日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