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议论文、免费章: 论大明皇帝之死 与继任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议论文、免费章: 论大明皇帝之死 与继任皇(2 / 3)

案的经过,正史和野史都没有争议吧。要么算是崔文升治死的,要么算是被李可灼治死的,反正朱常洛肯定是被治死的,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

继位的天启皇帝是什么态度呢?俩字:漠然。

到了魏忠贤当权时,崔文升被任命为总督漕运兼管河道,这就是治死皇帝的后果。

李可灼稍微惨点,也就是先判了罚俸一年,后追加戍边五年,仅此而已。

天启杀人也不少,但真正涉及到他亲爹之死时,那态度就突出一个漠不关心。

这个脑回路不奇怪吗?

还有赫赫有名的天启大爆炸。天启的

王恭厂与紫禁城的后宫直线距离六里地,什么爆炸能隔着六里地,隔着城墙、隔着宫殿,让人受惊而死?

这种一看就有问题的事情,天启的态度依旧是:漠然。

不查,不问,不管。这个脑回路还没有问题吗?

还有类似的事情,崇祯也是一样,崇祯十年向皇亲国戚逼捐,打死了皇亲李国瑞。

结果

崇祯心里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不敢追究。

崇祯也杀了不少人,但真到自己儿子死了的时候,不敢查,不敢问,漠然视之。

还有景泰帝朱祁钰,脑回路也非常奇怪。登基前生了一子二女,生育能力完全没问题,结果登基八年一个孩子生不出来。

最邪门的,就是朱祁钰从来没想过是身边人有问题,就压根不往被下药那里想,还总觉得是自己不争气,这个脑回路不奇怪吗?

还有明末三大案中的另一案,梃击案。

伱看那个过程,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一个老农民名叫张差,从东安门进入皇城,再往里走,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

然后从某太监手中接过枣木棒,击伤守门太监李鉴,闯入太子的慈庆宫。

正史、野史对此过程均无异议。

我说一句大明自有国情在过分吗?一个老农民能悠哉悠哉地进入紫禁城,跑到太子宫行凶,大清朝发生过这种闹着玩一样的事情?大唐朝发生过?大宋朝发生过?大汉朝发生过?

还有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在南郊祭祀天地时吐血倒地。

武宗比其他大明皇帝聪明了一大截,只病了半个月,就发觉出不对,要求更换太医,从民间博访精通医药者。

但是被杨廷和为首的阁臣一顿怼,强制武宗只能由太医院治病。(明实录上原文老大一段,你们有人要看我再给你们贴。)

这时候太医的问题不就露馅了嘛。就算是现在普通老百姓看病,这个医院治不好,也允许转院治疗啊。这个医生治不好,也允许去看别的医生啊。

正德的要求,难道不是合情合理吗?

但因为这时候正德病重,很可能床都起不来,已经无力对抗内阁了,没办法再去突破内阁的封锁,强行去找民间名医了。

这时候还有更诡异的呢:正德动不了,但是他的生母张太后活蹦乱跳,完全能动啊。

但是张太后的态度呢,俩字:漠然!

自己儿子眼看病得不行了,要求从民间搜罗一些名医来看看。张太后的反应是:漠然,当没听到,没有反应。

明朝皇室的行事风格还不够奇葩?大朝大代里有和大明类似的吗?说大明自有国情在怎么了。

嘉靖就不用多说了,火烧、勒脖子,经历的各种奇葩事情太多了。生了八个儿子,死掉七个。为此嘉靖还发明了一句名言:二龙不相见。很可能也是对自己儿子的死都想明白了。

最后说太祖朱元璋,杀人是够多了,但是对于朱标之死,还是俩字:漠然。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去巡抚陕西,考察能不能建都西安。

朱标出发了,朱元璋派使者追上去,使谕曰:”尔昨渡江,震雷忽起于东南,导尔前行,是威震之兆也。

然一旬久阴不雨,占有阴谋,宜慎举动,严宿卫,施仁布惠,以回天意。“

这是《明史》原话,朱元璋自己都觉得不对劲。

但是回京之后呢,朱标病倒。不论是生病期间,还是病死之后,朱元璋从头到尾都不觉得太医和朱标身边侍候的人有问题。

不查、不问、不审,漠然处之。

就算朱标不是被人害死的,但这么年纪轻轻,莫名其妙就没了。难道不应该派锦衣卫对接触太子的宫女、太监、御医做一个深度调查吗?

事实是,朱标一死,朱元璋立即就接受现实了。

明明朱标去陕西之时,朱元璋就已经怀疑有人要暗算朱标。但朱标真死了之后,就又完全不怀疑了。

明仁宗朱高炽也有问题。洪熙元年五月二十八日,上不豫。

两天走完一个完整流程。

从明实录上往回看十天,唯一有点不正常的地方,就是五月二十七日,‘行在翰林院侍读李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