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阿剌便将十余名宣府逃亡军的将领押到了宣府城下。
而使者出了阿剌军营,便进入宣府城,将另一道诏旨交到了于谦的手里。
于谦一样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便急忙命人叫来自己的核心幕僚崔文秀。
崔文秀看完诏旨,就在那里呵呵笑了起来。
于谦好奇地问道:“你笑什么,很好笑吗?”
崔文秀笑道:“咱们大明这位新皇帝真是个妙人,把弃城而逃的十几个将军斩了,而且是让兵部尚书行刑、瓦剌权贵监斩、宣府的文武官员观刑,有意思,真有意思。
如此一来,一举多得,既能震慑宣府总兵,又能拉拢瓦剌权贵,还能最后再劝一下明公。”
于谦问道:“你是说皇帝最后劝我一下?劝我什么?”
崔文秀反问道:“文秀斗胆问一句,明公到底会不会上书,奏请陛下清算三杨,以及杨洪父子?”
于谦摇了摇头。
崔文秀闻言,立即拱了拱手:“明公保重吧,剩下的幕酬我也不要了。这个幕僚我当不下去了。”
于谦颇不理解,连声挽留,但崔文秀去意已决。
最后于谦只得问道:“文秀,你将来如何打算?”
崔文秀笑道:“托明公的福,文秀纳了王妃的两个妹妹为妾。我打算效仿皇帝,将两个妾室转正为妻。
之后我便在家温书,准备参加明年的乡试。”
临走之前,崔文秀叹口气,最后向于谦劝道:“明公听文秀一句劝,皇帝已经对姓杨的这些人彻底烦透了。
今天杀完那些叛将,明天皇帝就要杀杨家将了。
皇帝是想让您去主动杀这些人,您若不肯的话,哎,言尽于此了,明公保重。”
说完,崔文秀逃也似的离开了宣府这处是非之地。
崔文秀一出城,正好撞上了来到城下的阿剌知院。由于崔文秀身上有皇帝的信物,阿剌知院也没难为他,直接命亲兵护送他离开了。
杨洪敢公开抗旨,但于谦不敢。不多时于谦带着尚方宝剑出了城。
此时阿剌知院穿着大明亲王的服饰,将十几名被俘的宣府叛将押了出来,交给于谦,然后便站在一旁等着看行刑。
阿剌也不傻,他此时站在位置,正好的明军的弓箭射程范围外。
手持的弓弩根本就射不到阿剌,宣府城头的大炮倒是可以射到。
但阿剌很机智地将杨俊牢牢的控制在身边,杨洪再疯狂也不能为了杀阿剌就朝着自己儿子开炮。
等宣府的城头上围满了文武官员,阿剌便笑着向于谦做个请的手示,示意于谦快点开始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