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胡宗宪位于京城的宅邸内。
伴随着朝廷三年一度大计的临近,那些在朝中有门路的官员,心思也逐渐活泛起来。
并将主意打到了胡宗宪这个刚上任不久的吏部尚书身上。
毕竟,他们的升迁去留,都在胡宗宪这位“天官”的一念之间,因此,容不得他们不小心应对。
为此,胡宗宪家的门坎都快被踏破了,每天上门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单就请胡宗宪前去赴宴的请帖,就堆积了有一人多高。
此刻,书房内。
胡宗宪正抓住这难得的清闲,坐于书案后,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上的书籍。
‘咚咚咚’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
胡宗宪见此情形,将手上的书籍放至一旁,沉声吩咐道:“进来!”
话音落下,房间的门被推开,只见管家迈着轻微的步伐走了进来,俯下身体,恭敬禀报道:“老……老爷,又有人上门来请您赴宴,您看……”
管家的话还没说完,只见胡宗宪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出言吩咐道:“行了,告诉他们一声,就说本官身体有恙,近段时间不参与任何宴饮,让他们不要再送请帖过来了!”
管家在得到胡宗宪具体的吩咐后,当即俯下身体,恭敬应声道:“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办!”
待管家离开后,只见胡宗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如此感慨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在感慨完毕后,胡宗宪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当初自己在单独面见嘉靖时,由嘉靖所提到的考成法。
“唉,希望到时候,由陛下所推行的考成法,能够尽量改善这种情况吧!”
胡宗宪说完,便重新拿起书案上的书籍,心无旁骛地浏览起来。
对于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胡宗宪身为吏部尚书,自然不敢怠慢,同时,他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那些胸有大才者,不被埋没。
因此,胡宗宪早早地就为下属们打好了预防针,以官员履任时的政绩、表露出来的才学、品行、年龄、称职状况来作为考核的评判标准。
在那些下属们看来,胡宗宪刚担任吏部尚书不久,又恰逢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因此,肯定对此事无比重视。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谁也不想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因此,近段时间以来,除了胡宗宪这位吏部尚书以外,凡是有权利参与考核的吏部官员,纷纷选择了闭门谢客。
胡宗宪单就一个吏部尚书的身份,就能够让朝中绝大部分的官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更别提,他的老师,还是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的内阁首辅严嵩!
可以说,谁要是不慎得罪了胡宗宪,仕途断绝都是小事,关键是,还容易把小命丢了!
毕竟,以胡宗宪现在的身份,有的是人想要上赶着巴结他。
就在这时,从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只听一阵敲门声响起。
胡宗宪见此情形,情不自禁地挑了挑眉,出言吩咐道:“进来!”
话音落下,只听‘吱呀’一声,房间的门被推开,随后,只见一名奴仆快步走了进来,俯下身体,恭敬道:“老……老爷,宫里来人了,眼下正在大厅候着!”
“都这个时候了,陛下派人来干什么,难不成是有什么事要吩咐?”
胡宗宪如此想着,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随后,只见胡宗宪将内心纷乱的想法悉数压下,看向奴仆所在的方向,出言吩咐道:“嗯,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名奴仆眼见自己此行的任务已经顺利完成,脸上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神色,低下头,恭敬应声道:“是,老爷!”
在那名奴仆离开以后,只见胡宗宪从座椅上缓缓起身,离开了书房。
……
待胡宗宪来到府上用以待客的大厅后,才猛地发现,来人并不陌生。
来人正是当初胡宗宪还在浙江,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一职时,前来传达圣旨的那名老太监。
此刻,这名老太监跟先前一样,仍旧穿着赤红色的衣服,只是脸上的皱纹似乎增添了些许。
见胡宗宪到来,那名老太监连忙将手上的茶杯放下,并从座椅上起身,向胡宗宪躬身行礼道:“见……见过胡阁老!”
胡宗宪闻言,向那位老太监略微颔首,然后自顾自地坐于主位,笑着寒暄道:“公公不必如此客气,咱们可是老相识了!”
那名老太监听闻胡宗宪此话,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惶恐之色。
倘若胡宗宪仍旧是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那他还能够像以往那样,跟胡宗宪聊上两句。
但眼下,胡宗宪的身份变了,他不仅是吏部尚书,而且还是内阁阁老,更深受陛下信赖。
现在的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