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吾父朱高煦> 第647章 官与吏(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7章 官与吏(下)(1 / 2)

“学问好不一定能做好官,但学问好的人,见识一般也比较广博,只要稍加锻炼,还是很容易成为合格的官员的。”

对于朱瞻壑的问题,杨士奇也是眉头一皱,但还是回答道。

“杨尚书您是翰林院出身,想必见过不少翰林院的饱学之士,以你之见,那些翰林有几个是适合当官的?”

朱瞻壑却言辞犀利的反问道。

“这……”

杨士奇听到朱瞻壑提到翰林院,也不禁脸一红,因为严格来说,他也不是正规的科举出身,而是借着别人的举荐,进入翰林院做了编纂,后来朱棣靖难,杨士奇趁着靖难的东风,这才成功从翰林院进入到内阁,正式步入仕途。

翰林院集中了整个大明最顶尖的读书人,每个人都是饱读之士,谈起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几乎无所不精。

但这帮翰林们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只尚空谈,却不精于实务,有些人对政务甚至是一窍不通,经常发表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言论。

杨士奇之所以能够从翰林院中脱颖而出,也是因为他后来进了詹事府,经手了大量的政务之后,慢慢的锻炼出来的,如果让他刚从翰林院出来,就担任现在的职务,恐怕他也根本撑不起来。

当然了,翰林院也并不是没有人才,比如除了杨士奇外,还有杨荣、杨溥等人,但他们与杨士奇一样,都是离开翰林院后,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才慢慢的熟悉了政务,锻炼出自己的才能。

“杨尚书,其实不光你们这些文官,就算是武将也是一样,比如跟随皇爷爷靖难的勋贵们,他们当初大都是军中在千户甚至是百户,有些更是普通的士卒,在太祖皇帝当政时,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说道。

“可仅仅四年之后,靖难的功臣却一个个封公封侯,成为军中的高层,他们也不是天生的大将之才,无非就是抓住了机会,跟对了人,所以才能一飞冲天。”

“可是……武将和文官还是有些不同的!”

杨士奇听完朱瞻壑的话虽然有些意动,但还是嘴硬道。

“有什么不同的?我爹和皇爷爷一样,当初来天竺的时候,身边也只有王府的属官,可现在这些属官一个个也都是位高权重,帮着我爹撑起大汉,甚至当初官员不够时,你们不是还把各家勋贵的管事抢过来,让他们充当地方官,现在不也做的挺好吗?”

朱瞻壑再次举例道。

当初那批被朱高煦征召的各家管事,有几个优秀的,已经进入到大汉的核心,比如户部的张侍郎,他以前就是英国公府的大管事,因为擅长理财,做官后也是一路高升,甚至日后很可能成为一部的尚书。

听到朱瞻壑拿大汉现在的官员举例,杨士奇也无法反驳了,特别是当初招募的那些管事,其实就是他出的主意,当时他觉得只是权宜之计,却没想到这些管事做官后,相当一部分表现优异,甚至比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还要优秀。

其实这也很正常,为官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力与行动力,另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眼界,而那些勋贵家的管事,组织力和行动力一点也不缺,在勋贵府上做事,后来又出海,眼界更非一般人可比,所以他们早就具备了为官的基本素质,只要熟悉了官场,自然不比任何人差。

“杨尚书,官场上的事你比我清楚,许多官员刚上任时,不熟悉自己的职务,只能靠手下的小吏办事,有些衙门甚至还会被小吏架空,离了他们,整个衙门什么事都办不成。”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

“以前小吏没有前途,有些人一辈子都只能做吏,偏偏他们手中有权,于是不少人干脆以权谋私,因此小吏贪财之风日盛,但如果让小吏们有了前途,他们就会有顾忌,毕竟为了一点钱财而毁掉自己的前途,聪明人都会犹豫的。”

“至于小吏的学识浅薄,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当初太祖皇帝时的吏转官,需要经历三场考试,咱们也可以对小吏组织考试,能考过的才能授予官职,相信到时不用别人催,他们自己就会请先生教自己读书。”

朱瞻壑一连列了吏转官的几大好处,当然吏转官也有缺点,但相比优点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他才会这么支持。

杨士奇听完朱瞻壑的这些话后,也不禁露出沉思的表情。

对于朱瞻壑说的这些优点,杨士奇也并不否认,另外最重要的是,朱瞻壑现在是大汉的太子,朱高煦走之前,指定朱瞻壑监国,所以朱瞻壑的意见,其实也代表着朱高煦,他不得不重视。

所以只见杨士奇考虑许久后,终于点头道:“好吧,既然太子您这么看好吏转官,那我回去与下属们商讨一下,到时在京城周围先试行,如果可行的话,再在其它地方推广!”

“太好了,杨尚书你们若是把这件事办成了,绝对会是一个创举,甚至日后很可能会取代科举!”

朱瞻壑当即称赞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