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朝中的事一股脑地全都交到了长孙无忌手上,一句“大事奏、小事决”搞得李世民好几个月没活干了。
皇帝这个职业有些特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不按套路出牌的习惯,但是咱这个皇帝实在是有点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在皇宫大内闲了好几个月他都不理政事,在自己女儿的灵堂上要求大臣们奏事,这不像是奏事,这像是找事。
长孙无忌目瞪口呆地愣在原地,隐隐地有种不祥的感觉浮上心头。
要说接收皇帝信号最快的人那非房玄龄莫属,他一听皇帝发了话,那还不赶紧地奏事?
“臣启陛下,现有张亮之子张顗状告长孙司徒冤杀其父,臣以为此案不宜交由长孙司徒处置,便与卫国公同去刑部大牢请长孙司徒与张顗对质,适时齐忠赶到,方得知公主宾天,此事便被耽搁了下来。”
长孙无忌支着耳朵听房玄龄把话说完,这个老房头说话挺会挑重点啊,关于李恪的事他是一字没提。
伤筋动骨要老命的事他不说,说些个不咸不淡的屁事,显然就是在探皇帝的态度。
如果皇帝紧张兮兮地借题发挥,说明皇帝起了动自己的心思,他必定会火上浇油地再说出李恪的事,否则的话就说明皇帝还是有庇佑长孙之心,他就不会再说了。
长孙无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地在一边站着,不得不说房玄龄这个事奏得好,房玄龄想探探皇帝的口风,正好长孙无忌也想看看皇帝会怎么处理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怎么处理长孙无忌都不怕,长孙无忌最担心的就是君宠还在不在,君宠在手、天下我有,若是没了君宠,其余什么都是虚的。
“嗯,既有人告,那就详查。”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果若有冤,万事皆休,如若诬告,定斩不饶。”
这话说得好像很是公正的样子,其实完全是对长孙无忌的袒护。
他只说详查,却没说要鞫捕或者审讯长孙无忌,只说有冤万事皆休,却没说有冤如何处理长孙无忌。
反过来说如果是诬告的话,张顗的命可就没了,这就摆明了处理长孙无忌是轻描淡写,而处理张顗则是咬牙切齿。
“陛下”长孙无忌躬身一揖:“张亮收养假子五百人,定有反意,臣愿用项上人头担保,张亮绝无冤枉之处。”
“此案交给有司按部就班的审理就好。”李世民红肿着眼睛,柔和的目光透露出些许的疲惫:“辅机,你刚刚说有事要禀,到底是何事?”
长孙无忌进屋就想跟皇帝提李恪的事,却被皇帝给打断了,他一直在犹豫,说这个事极易引起皇帝暴怒,不说也不行,这事左右也是瞒不住了,自己说总好过让别人先说。
“陛下,我已查到了候龙归的少主,并将他下了大牢。”长孙无忌缓缓地往下说道:“昨夜候龙归的人想要救他越狱,先遣一小卒逃出狱门,被守卫乱箭射杀。”
李世民的脸上异常的沉着冷静大厦,谁也不知道其实他的心都突突成团了,这件事齐忠早就汇报过了。
他明知道长孙无忌说的候龙归少主是李恪,就故意装作不知,也不往下追问,只是淡淡的一句:“候龙归的事,你做主便是。”
长孙无忌一听这话,眉眼都变得舒展起来,君无戏言,皇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做出的承诺,总不能轻易地反悔吧?
有了皇帝的这句话,就算不能弄死李恪,起码可以摘清自己苦害李恪的罪过。
“陛下不知,”长孙无忌痛心疾首地叹了口气:“那候龙归的少主竟是大司空吴王殿下。”
“哦?”李世民满是惊诧地瞪大了眼睛,随即失望又愤恨地骂了句:“这个逆子!”
当长孙无忌说出“吴王殿下”这四个字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长孙无忌这是在打击报复李恪了。
李恪是不是候龙归少主,谁也说不准,但不管是不是,长孙无忌肯定都得当成是那么办,先把他抓起来再说。
谁让他娘是前朝的公主呢?他这个身份实在是怀疑他都不需要理由,这么好的机会,长孙无忌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长孙无忌与李恪之间的恩怨早就已经到了遮不住、盖不住的地步了,虽然摆到明面上的事都能扯块布罩上,但是他们的关系如何,满朝文武之中已经找不出来一个不知道的人了。
难道只有皇帝一个人不知道么?怎么可能?皇帝连装不知道的那条路都没有,可是他却一个字都没说长孙无忌,反倒是骂有九成九可能是被冤枉了的李恪逆子。
皇帝这态度摆明了就是给长孙无忌撑腰,既使是自己的亲生子也不能跟长孙无忌比圣宠。
看来从今往后大唐的朝堂将要变成一言堂了,谁还敢在长孙司徒面前说半个不字?
别说其他人做何感想,就连长孙无忌都惊了,原来皇帝的天平一直是向他这边倾斜的,原来君宠从来就没消失过,原来都是自己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