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 远行,天涯。 似浮萍,难归家。 昭君托雁,西子浣纱。 腮染秋叶色,颊生春日花。 丹心只思报国,赤胆光映朝霞。 荡涤番夷不辞倦,且待凯旋凤池夸。 文成公主出嫁,排场之大堪称前无古人。哪怕是最受当今皇帝宠爱的长乐公主出嫁时,也没有上百个国家的人前来壮行。 文成公主的嫁装一眼望不到头,嗯,两眼也望不到头,嫁装之盛都上了历史教科书。 原本李世民也没拿这个事当事,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泰安排的,他没怎么上心。对吐蕃最好的政策就是和亲,这样可以让边境安宁几年,大唐正好休养生息。 如果这次禄东赞求亲再被拒,松赞干布恼羞成怒之下必然大举兴兵犯境,和亲可以止住干戈,于国于民都有利。 当然大唐也不怕吐蕃,他若兴兵完全可以把他打回去,用和亲的手段更温和也更划算,和亲的成本的低,公主不是真的公主,嫁装虽然多,人家聘礼也不少。 李世民觉得和亲挺好,拒亲也没啥,他就任由李泰折腾了,没把这事放心上,出嫁日期临近了,礼部来向他请示各项事宜,他才感觉到这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李世民后悔让李泰去赈灾了,这么宏大的场面应该记录下来才对,如果李泰在,可以让他把送文成公主出嫁的盛况给画下来。 李世民有点小郁闷的走出两仪殿,信步闲行的来到了凌烟阁,他抬头看看凌烟阁,没有上去,只是深深一叹便走了。 自从侯君集被斩,他就没再登上过凌烟阁了,看见侯君集的画像,他心里就搅海翻江的难过,恨不得把他的画像都烧成灰。 他当然不会真的跟一副画像过不去,他还带着群臣到凌烟阁下溜跶,群臣请他登阁,他拍着门板大哭。 他不说一到年节格外的想念去世的正宫后、远走的嫡长子,他说他想念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把群臣感动得陪着他掉眼泪,请他登阁他又不肯。 说一看到侯君集就想起他曾经立过那么多的功劳,自己却连他一命都没保住,他哭得眼泪哗哗的说:“君集啊,朕从此为君不上凌烟阁。” 不上凌烟阁的李世民想起了凌烟阁里的画像,那些画像都是阎立本画的,好像自从见过李泰的画作之后,就忘了阎立本也是当世的大画家。 李世民当即下令,让阎立本把文成公主出嫁的盛况给画出来,阎立本接到命令紧张得浑身哆嗦,他可没有李泰那种看过就记得住,记得住就画得下来的本事。 文成公主出嫁也不能所有的人都原地不动,给他时间摆好姿势慢慢的画。 皇命在身,说什么你都得画,还必须画得好,阎立本别无选择,只能是咬着牙把浑身的艺术细胞都发挥出来。 一幅名震千年的《御辇图》就这样硬生生的被逼了出来,李世民在金殿上展开画卷,好一顿夸耀,重重的赏赐了阎立本。 文成公主出嫁之后,长安城内的番邦首领也纷纷的回转原国,朝廷就像是一壶烧开了的水,正慢慢的晾凉一样的开始趋于沉静。 正月十六这天清晨,李世民和往常一样的走进大兴殿,他坐好之后向下望一眼,太子没回来,晋王也不来听政了。 李治上朝根本不是去听政的,人家就是去陪二哥的,二哥都不在,那还听个什么政? 大殿上倒还有一个玉树临风的皇子,吴王殿下穿着蟒龙袍直溜溜的站在最前面。 今天算得上是年后第一天正式议事,李恪有本要奏,不过他并不着急。 随着齐公公精神抖擞的一声高喝:“有本早奏,无本散班呐!”群臣全都振奋起精神来。 第一个上本的人是中书舍人来济,对,就是那个替李承乾求了一句情,然后就坐着蹿天猴升官的来济。 “陛下,今岁元旦之日,大朝会百官相贺之余,尚有百余番邦可汗拜于冕旒之下,此等盛世之景象自古未曾有之,这般功绩实该封禅祭报天地。” 来济这一提议,立马引来了众臣的交口称赞,有人开了头,后面的人自然要跟上,一个个热情踊跃的劝皇帝该去封禅。 封禅是帝王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上有近六百位皇帝,只有七位皇帝曾经封禅。 只有天下太平、四海一统、众望所归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而且七位封禅的皇帝中,也有几位是名不副实的。 李世民想不想封禅?想啊,做梦都想给泰山顶上加把土。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祀字还排在戎字的前面,对于皇帝来说封禅就是最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