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生产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现在开始!” 在机械厂简陋,但是足够宽敞的办公室,竖起了一块黑板,以机械组长展无涯为首的兵器爱好者们齐聚一堂。气氛极端的热烈,每个人都在热烈的讨论该上哪一种火炮。 “现在,我先介绍下与会者。”展无涯把参与会议的人都介绍了一遍,机械组的主要骨干力量,诸如王洛宾、姜野、萧白朗之类自不必说,还来了一些并不太懂机械,但是属于武器爱好者的人物,这里包括把“炮,更多的炮”挂在嘴边,屡次自封“炮兵上将”的张柏林,有喜欢挥舞斧头王瑞相,还有担任过机械弩结构设计和现场施工指导的李运兴,兵器设计与工程设计相关专业、装甲兵指挥专业的白羽……最后是林深河同学,他拥有大量实践经验。 这次碰头会的目的不是布置生产,而是确定技术路线,所以应该叫做“技术路线研讨会”。 “大家先不要考虑造什么12磅山地榴好还是造92步兵炮好,从实用角度和制造水平入手来讨论。”展无涯定下了讨论的基调。 从穿越者拥有的机械加工能力来说,加工水平凌驾于这个世界的每一种文明之上。现在又炼出了钢,制造简单的钢制线膛后装炮已经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题。当然做管退炮有个弹簧的瓶颈不好解决,但是架退炮毫无问题。 即使是19世纪中期的工业水平也足以制造出15英寸口径的大炮,甚至连钢都不需要,许多超级口径的海岸大炮都是铸铁炮。穿越者没有铁甲巡洋舰对抗自然不需要造这么变态的怪物。 穿越者的需求是什么呢?根据参谋组的建议,主要是为海军的舰船和炮台装备火炮。 “自然是线膛后装炮了!它的优点可太多了。”李运兴第一个发言。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火炮的射程自然是越远越好,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现代火炮的射程越来越远,是建筑在现代观瞄、火控系统基础之上的。穿越者的不超过19世纪晚期的工业水准上是无法实现的。即使靠从21世纪时空拉来的器材实现了也是暂时的。 一门24磅的前膛重炮,有效射程不会超过900米,这样的炮装到了战舰上,因为稳定性的关系,有效射程至少减少一半。英国皇家海军在18~19世纪的射击教范明确规定24磅长炮的最大射击距离是400码。相对于战舰上更多的32磅大口径短炮,它的有效射程已经够大了。实战中双方战舰彼此对轰的距离往往都在100米之内。 17世纪的火炮,肯定不会超越这个水平。穿越者的海军后装线膛炮,目的不在于大威力与长射程,而是着重于速射与减重。就算射程因为线膛有所增加,也应该控制在2000米内。超过这个射程,在陆地上或许还有些价值,但是打击海面上移动的点状目标,以穿越者的火控水平来说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过大的射程完全成了一种浪费。 既然在射程上要求不高,就可以把火炮的身管减短,以节约其重量和制造成本。 使用了后装线膛炮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线膛炮使用的尖型弹而不是圆弹。尖型弹不仅在空中飞行比圆形弹要稳定,而且它的形状关系――它是长形的,可以向后发展,同口径下可以调整重量。同重量的尖弹与圆弹,前者的口径只有后者的70%左右。如果就横截面机而言,只有49%。这也就是说,假如两者同样炮口初速的话,那么尖弹的撞击动能集中在一半的截面积上,单位能量密度是圆弹的2倍。再考虑尖锥弹体的低阻力,同重量的炮弹,尖弹的穿甲威力达到圆弹的3倍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后装线膛炮一门12磅的尖弹(口径约70),在采用相同的推进药与装药量的前提下,其有效射程将远高于12磅圆弹,同时穿甲威力相当于24磅的圆弹重炮! 70的后装线膛炮,倍径在16~18,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都是很小的火炮,重量只有400~500公斤左右,完全可以装在300吨级的帆船上,如果上了管退装置,还可以装在150吨级的小船上。这就表示,这装了70后装炮的中型帆船,完全和风帆战舰鼎盛时期的英国海军一级战列舰相对抗。 考虑到它的射击速度远大于24磅前装加农炮,再加上在有效射程上的优势,结果就是大型风帆战列舰不但对其无可奈何,还很可能强奸不成反被日。 也就是说,在17世纪早期,只要发展生产出这样的小型后装炮就完全就足够了。在面对当时的任何海军海盗都已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那我们直接仿制92步兵炮不就得了?”听了这番线膛后装炮的好处的阐述,有人说,“92步兵炮75口径,最大射程2800米,正好符合上面说的性能。而且92炮的重量才210公斤,比预估的500公斤都小。” “92步兵炮的问题是倍径太小了,才6,造成它的初速过小。作为海军炮来说,弹道越平直越好。92步兵炮給陆军用很不错。” 王洛宾提议,这种海军炮可以采用Artron炮的结构,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工艺却又相对简单的后膛火炮。与之前的多种后膛炮、前装线膛炮相比,特色在于为后膛炮导入了螺纹炮闩和闭塞具。取下炮闩以后的Artronun和一门打通了炮尾的前膛炮非常接近。身管的铸造加工工艺也类似。 Artron的缺点是采用早期型的闭锁设计,结构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