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被攻克了,下一步北海军要做的就是按计划接管城市。 城外近两千人的政工队伍从总攻一开始就在做着入城准备。第一批进城人员有五百多人,他们被分成了十几个人数不一的队伍,分别前往各自划定的地点进行接收。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宫、盛京将军衙署、五部衙门、奉天府和承德县衙,不管是皇宫内的档案还是银库、粮库、架阁库,对北海镇之后的城市管理都非常重要。 “都注意了!现在点一下名!”王聪儿所在的小队队长清了清嗓子,对着手中的小本子念了起来。 “牛庆保!” “到!” “王聪儿!” “到!” “于惠芬!” “到!” “林起宗!” “到!” 王聪儿这队有五十个人,队员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刚从行政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女性占了三分之一,年龄最大的也才十九,此外还有几个去年参加科举、目前还在学习期的“北海镇秀才”。队长年届四十,第一批岛国归化民出身,名叫高正,之前一直在治安警总署。 话说即便是在北海镇呆了快一年,也见识了不少新事物,可对于这些饱读四书五经,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的古代读书人来说,“男女大防”在他们心里始终都是个禁区,对北海镇倡行的“男女平等”之举极为排斥,甚至在课堂上还跟老师争论。 此事让刘思婷听说后极为不满,身为北海镇29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她干脆让广播站连拨了一周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当然是歌词稍有改动的版本,听得一众秀才们瞠目结舌。 赵新得知后哭笑不得,经过考虑,他让于德利选了一些成绩好、思想还算开通的“新秀才”,进南下工作队呆一段时间,就算是实习。同时也让他们看看,北海镇培养出来的女学生做事不比他们这些“酸秀才”差哪去。 如今这个年月,不算那些母系氏族的原始部落,全世界倡行“男女平等”的只有北海镇这个政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比如在卷烟、火柴、纺纱、织布、制衣、白糖、罐头这些行业,从业者基本上都是女性,极大的弥补了北海镇在工业化发展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但凡一个国家想要搞工业化,不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完全是散场敲锣——没戏。 因为工作队不是正规部队,点完名后,队伍里的年轻人便又眉飞色舞的谈论城里刚结束的战斗。高正见状连忙摆手制止众人的七嘴八舌,说道: “都静一静!有件事的跟你们说一下。咱们队的任务是接收满清的皇宫和文物档案。上面呢,知道谁也没进过皇宫,就给调来了两位新组员,呆会儿就到。他们以前都是宫里的太监,早些年被满清发配来的。之所以让他们来,是因为他们对皇宫内部的设施非常熟悉。一会人家来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说话的嗓音跟正常人不太一样,不要大惊小怪!哦,还得注意一点,千万不能管人家叫‘老公’!这是一种非常歧视的称呼,私底下说也不行。” 太监?那不就是宦官么!北海镇怎么连这种人都招进来了? 站在队伍里的林起宗和其他几个读书人不由泛起了嘀咕。不过一想到等会就要进皇宫,又觉得没这些人恐怕还真不行。 晌午吃饭前,两名老者在一名军官的陪同下到了。他们都穿着一身肥大的无军衔军装,神情很是拘谨。在随后的介绍中,众人得知两人一位叫张音亮,一位叫刘庆;前者六十多岁,后者五十出头。 高正在向队员们介绍时,让众人以后称呼两人为“师傅”,两名老者连说不敢不敢。大家这时才注意到,两人说话的嗓门要比一般人高且尖细,而且脸上没胡子。 简单的欢迎仪式结束后,王聪儿面带笑容走到两名老者跟前,拉着张音亮的胳膊道:“张爷爷,刘爷爷,是您二位啊!” “闺女,有些日子没见了,都晒黑了。你男人呢?” “在城里呢。没准儿呆会儿进城能碰上。” “那敢情好!” 看到王聪儿,张音亮和刘庆乐呵呵的,原本因怕人瞧不起而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这姑娘他们太熟了,几乎是眼看着从个淘气鬼长成了大姑娘,又看着她坐上花轿嫁为人妇。 北海镇早年在打宁古塔和黑龙江城的时候,曾发现了不少被流放的太监。这些人多数都是给披甲人为奴,缺衣少食,生存状态极差。出于想从这些人口中获得满清宫禁的情况,他们中的一部分就被带回了北海镇。后来除了年轻的春来进了民政系统,其他年岁大的也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生活状况跟过去是天壤之别。 张音亮就是这些被流放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