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都市言情>乾隆四十八年> 第五百八十三章 更教何处问天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三章 更教何处问天涯(2 / 3)

是,这个“披楞”根本不是什么部落,而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虽说满清在前几年向东印度公司购买了数艘风帆战列舰,英国海军部还组织了军官团来华培训,顺手参加了长兴岛海战,跟清军一起被北海军蹂躏了一把,可说起来,清廷对英国人在南亚次大陆的势力分布并不清楚,某些官员甚至还将东印度公司单独称为“红毛国”。

比如在稍早的正月十六日,四川总督孙士毅在发往京城的一封奏折里,就专门汇报了相关情况。这份奏折的内容,是孙士毅询问委守备严廷良去沙阿王国首都阳布的经过;此人在两年前的藏廓和谈期间,曾先后去过廓尔喀两次,对当地情况有一定了解,也是清廷探知廓尔喀情报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严廷良称,到过廓尔喀地方两次。自济咙出口约走七八日到阳布,往南约走五六日就是红毛国,以外就是西洋。其廓尔喀地面东西约八九百里,南北约七百里,与廓尔喀接壤共有二十余处部落地方......”

孙士毅怎么说还当过几年两广总督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就有贸易站,连他都稀里糊涂,更别说其他人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清廷对地理信息的严格管控,另外出于“满汉之防”的考虑,满清严禁汉族士人菁英接触到涉及边疆、军事、防务等关于带清统治存续的地理知识,相关信息和资料都集中在内廷,只有乾隆本人才有资格调阅。

比如在成书于雍正八年的《海国闻见录》里,曾详细介绍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苏拉特、孟买等三处殖民地的情况,并明确指出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地最北端与西藏接壤。然而此书后来被编入了《四库全书》,再也不许在民间流传。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是先有第二次清廓战争,然后才有马戛尔尼访华。当时清廷为了搞清楚英国人是否在清廓战争里提供协助,曾专门就红毛国、披愣和英属印度这三个貌似不相关势力的相互关系询问马戛尔尼。尽管马戛尔尼在不了解战争的情况下就对此问题予以了否认,可清廷还是通过对廓尔喀战俘的审问确定了红毛国就是英属印度。两年后,乾隆又通过和英王乔治三世的通信,再次印证了这一判断。

到了三月中旬,刚刚拜谒完清西陵,并准备巡幸五台山的乾隆传谕军机大臣,授福康安为“抚远大将军”。消息一出,震动朝野。捎带手的,负责押运军需物资的和琳也在两天后得到了提拔,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升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

要知道满清自入关以来被授予“抚远大将军”一职的,算上福康安一共只有十位。除了个别碌碌无为的,无不是肩负开疆拓土之责。

乾隆在上谕里虽然说是为了朝廷的威严尊重,使番众生畏,贼匪破胆。可他也是借此向军机大臣和福康安明确对廓尔喀作战的总体战略,即“痛加歼戮以灭其国,尽夺其土。”

为了实现这一作战目标,清廷无论是从调兵人数还是物资军费上都是竭尽全力。

在兵源的调派上,四川提督成德、总兵穆克登阿、绿营总兵张芝元已经率领由藤牌兵、金川土兵和绿营组成的三千兵马先行进藏,随后还将有五千金川土兵沿川藏线陆续抵达。而在青藏线方向,除了由台斐英阿和一百巴图鲁侍卫章京率领的一千五百索伦兵外,还有驻藏办事大臣和琳率领的两千健锐营、五百八旗火器营、青海三十九族番兵、以及少数八旗蒙古兵等。

如此一来,两路人马的总兵力预计将超过一万八千人。

原本朝中还有人建议从云贵征调番兵,不过乾隆在经过审慎考虑后,否决了这项劳师袭远的提议。这主要是由于川兵中的金川土兵远比云贵番兵作战勇猛,之前的“大小金川之战”就足以证明。这些土兵完全适应高寒地域作战,且攀岩能力较强;要知道川藏线上的打箭炉地区,跬步皆山,马匹难行,且沿途都是羊肠山道,惟有金川兵视若平地。

在后勤物资的准备上,清廷也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福康安和成德经过一个多月的筹措,以藏地现有的十四万石粮食储备和牛羊数量,可供大军近一年的用量。另外在青藏线方向,陕甘总督勒保、青海办事大臣奎舒奉旨预为筹办乘骑、运畜、粮秣、柴薪、台站、向导等事宜;川藏线方向,由四川总督孙士毅、参赞大臣惠龄奉旨筹办粮草。

在军费的筹措上,除了户部先行调拨的三百万两,还有长芦盐商和山东商人报效的五十万两、两浙商人何永和捐献的八十万两,另外就是在四川、云贵、湖广征收名为“帮帖款”的官府摊派。

三月下旬,福康安派人向廓尔喀摄政王巴哈都尔发出檄谕,口气极为强硬:

“......近接尔呈成德的信内称藏人背弃前言,不给银两,因此细事争竞。尔即应将实在情形,禀明天朝驻藏大臣,听候查办,或驻藏大臣不为申理,亦应禀知总督、将军等,自必为尔秉公判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