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都市言情>乾隆四十八年> 第九十七章 天子震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天子震怒(1 / 2)

闰三月二十八日,载着三千名流民的雷神号缓缓驶入北海镇的简易码头。

因为前次流民的上岸流程众人已经完全熟稔,所以这一次的下船程序就安排的有条不紊。

陈青松那边已经开始着手对西拉河东岸的拓荒。一条巡逻艇已经用做临时摆渡船,东西两岸的码头已经初步成型。每天都有几百个流民乘船进入东岸,伐木开荒。

至于西岸这边,流民们顺着河岸的原始森林和灌木丛一路向东北开拓,已经接近了河谷平原地带。

按照赵新和陈青松的规划,在西拉河的西岸,从海边向北向西总共32平方公里的面积将作为未来北海镇的城镇部分。

他们计划从规划中的城镇东北侧,顺着西拉河西岸,每隔五公里设置一个屯堡,用于安排农业人口进驻。

这一次赵新在离开仙台藩之前,已经让胜山传三和村田屋老板帮着招募一些造桥的工匠。他准备利用北海镇本地木料,建造桥梁,沟通西拉河两岸。

至于船的问题,在和刘胜和邓飞讨论之后,赵新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有点想当然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用于制造大型舰船的木料,北海镇这里都没有。所以他只能从另一个时空想办法。

赵新在看过了治安警和那五十个人的训练情况后,又和刘胜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再等两周出发。

刘胜的意见是等王远方他们那边的训练完成一个阶段后,再去虾夷地探查。有可能的话,直接就在后世小樽港的位置建立一个兵站,作为今后的前进基地。

此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清廷,因为吉林将军府发来的一份急报,引发了轩然大波;连正在南巡的乾隆也因此事引发震怒。

徐州西北,泇口镇大营,深夜。

七十三岁的乾隆坐在御舟里,看着幽幽的烛火,一言不发。

身边伺候的太监已经感觉到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氛,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这位主子。

一个小太监捧着茶走了进来,蹑手蹑脚的放在了御案上。

乾隆拿起茶刚啜了一口,滚烫的茶水烫的他顿时就是一个激灵。

“你就是这么侍主的?!”压抑了多时的乾隆勃然大怒,他“啪”的一下就将连碗带盖的茶汤扔在了小太监的身上。

“拉出去,杖四十!”

“皇上饶了奴才吧!皇上饶了奴才吧!奴才再也不敢了。”

小太监此时被吓得趴在地上,浑身发抖,不住的叩头。

“皇上息怒。”

御舟里外的太监和宫女,齐刷刷的跪在了地上。

此时的河岸上,和珅正急匆匆的走了过来,正好看见两个侍卫将一个小太监拖了下去。

此时乾隆身边的太监正从御舟里匆匆出来,边上前低声问道:“皇上现在正在见人?”

那太监就着宫灯一看,正是和珅,连忙一脸苦笑说道:“方才皇上看完折子半天没说话。底下人没规矩,不知怎么就惹恼了老爷子。和大人您快进去劝劝吧。”

和珅听完,微微点头,随即报名,很快,御舟上就有太监叫进。

等和珅进去时,乾隆已经让宫女太监们都站了起来。

和珅三两步埋进了里间,便重重的跪下,一边叩头一边说道:“主子,您千万要保重龙体!珲春的事儿奴才刚听说,些许宵小之徒,不值一提。待大军一到,即刻灰飞烟灭。”

乾隆叹息了一声,说道:“起来吧。给和珅搬把杌子来。”

“奴才谢主子恩典!”和珅重重叩了一个头,这才站起来。

“珲春的事儿你听说了多少?”乾隆接过太监重新泡好的茶,轻轻抿了一口。

“奴才只是看了一眼节略,抄本正文还没来得急看。”

“嗯。”乾隆看了和珅一眼,见他满额头都是汗,便明白他一听说珲春的事就立刻赶来了,对这个奴才的侍主之心,不免有些感动。

正要说话,御舟外传来报名之声。一个太监进屋跪下禀报道:“皇上,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求见。”

乾隆冷冷的说道:“朕的好儿子们来了,叫进吧!”

很快,三十二岁的颙瑆,二十四岁的颙琰还有十二岁的颙璘都走了进来。

“儿臣叩见父皇。”(清代皇子们一般称呼皇帝为“汗阿玛”、“皇父”或“父皇”。至于电视剧里说的最多的“皇阿玛”这个称呼,只存在于光绪、宣统两朝。)

“都起来吧。”乾隆扫了自己这三个儿子一眼。站在三人中间的,就是已经被他在十一年前秘立为皇储的颙琰。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